老盐巴有什么作用?

夔雯天夔雯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老家是有一个很奇怪的风俗,那就是在小孩出生之后,大人就会准备一些食盐,并且将其埋入地下,等待着以后给孩子使用。虽然这个风俗听起来有些愚昧,但我却从未听过有人偷吃这些盐。 直到我考上大学,离开了家乡,才知道原来这种习俗叫“为孩子存下一辈子用的盐”。

后来我读了《礼记·内则》,发现里面记载了西周时代就有“岁时伏腊,烹羊炰羔,酒醋酪而飨帝”的习俗,而且用意跟我们的老祖先完全一样。 再后来,我在一本名叫《岁华纪丽》的书里看到了关于春节贴盐的习俗介绍——“自初一至初三,日日买回咸肉,挂起似飞燕之形……惟初五折柳、踏春之日,以五彩丝系于衣襟之上,名曰‘吉戴’;又买烧肉、腊肉、咸鱼之类,供新年之需。” 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其他各个节日的食俗,比如冬至吃馄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在春节前买回大量腌菜、咸菜以及泡菜的习俗。对于外地工作的子女来说,这些食物是我们对故乡的怀念,而对于我的祖父那一代人,这些食物里则有他们年轻时生活的印记——每年到了腊月,父母就派我带着一箩筐的咸菜送到爷爷那里去。 我问爷爷为什么一定要吃咸菜,爷爷笑着告诉我,这不是咸菜,而是小菜。因为我送去的咸菜是用陶罐装的,上面覆盖着一块厚厚的纱布,里面的小菜都是嫩绿的,看上去就很新鲜。 “这是以前没有化肥,也没有农药的年代留下的绿色食品。”爷爷笑着说,“你奶奶最喜欢吃我做的泡菜了!” 爷爷年轻的时候生活极其艰辛,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他13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木匠,为了节省粮食,每天中午就在煤油灯下工作到下午四五点,然后跑到附近村里找户人家讨口饭吃。

就是这样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纪,爷爷还是花了他所有的力气来照顾他的母亲。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爷爷不仅没忘记那些与他同时代的人,而且还时常给我和叔叔讲述他们的生活——怎样用树皮、草根和棉絮编成绳子,怎样挖野生的山药充饥,怎样捉住野生的小鱼小虾做成美味佳肴。 我对爷爷讲的那些陈年旧事充满了好奇,于是就想方设法地寻找类似的书籍来看。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套《中国民间饮食》,里面的第一篇就是讲述我国的咸菜传统。作者马志耕通过翻阅无数史料,最终将咸菜的发源地定在了山东。 原来,在我们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还有这样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