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怎么涮好吃吗?
“涮”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shuàn],是指把食物放在沸水等里面一会儿后取出来吃。而[shùan]则是旧读,指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烫着喝。 无论是[shàn]还是[shòu],它们的本义都是水煮,与“炸”“炒”“煎”这些动词的意思都有些相近,只是动作的程度有别。“汆”是[cūn],是指把食物放在有压力的液体中煮一下,拿出来食用;而“焯”则是[chāo],是指把食物放到开水里稍微一氽就拿出来。这两个词也常用来表示蔬菜类料理的做法。 “涮”和“烧”的意思比较接近,一般指把食物放在液体中煮熟来吃。不过,这里的“烧”是指像烧柴草那样用火烧,其结果往往是把食物烧熟了,却烤糊了,因此“烧”的适用范围没有“涮”广泛,而且多用于肉类。 至于说放不放调料的问题嘛……我猜说的是火锅吧。现在的火锅多讲究一个“涮”字,清水涮羊肉,清汤涮牛肉,各种食材都放点佐料,吃得就是那个原汁原味儿。其实这做法是有出处的,古代涮羊肉多用白汤(其实就是清水)涮着吃,放的调料主要是花椒、姜和韭菜花。到了明代,有人写了一部《酌中志》,其中提到了宫中吃涮羊肉的方法:“用铜锅,素肥汤,加料酒、葱、姜、盐少不得。”可见至晚明时,涮羊肉已流行于北京等地。
后来啊,人们又在涮羊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麻辣烫,冒菜,串串香等一批新宠。于是乎,火锅的范围就被扩大了,什么食材都可以往里丢。有的锅底还加入了各种药材,说是可以滋补身体。 我去!那还不放调料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