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卷怎么做好吃?
“麻”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mā)。 “麻花”的叫法其实是有误的,正确的名称应该为“麦穗花”、“佛头花” 。之所以被称为“麻花”,是因为这种面食的形状酷似古代的钱币。 有首儿歌这样唱:“大头娃娃,身穿黄衫,腰系红绳,脚蹬小鞋,手拿双棒,两眼滴溜溜转。” 这首儿歌描述的正是“佛头花”的模样! 做“佛头花”需要把和好的面团擀成一张大皮,然后卷起来,做成一个长条,揪成大小合适的小剂子,搓成一个细长棍状的面条,再卷成圆筒形状,最后切出来就是一个个像佛头(或者是“钱串子”)的样子了。 所以,要吃到正宗的“麻花儿”,你需要有面粉、水、酵母或者泡打粉,另外还需要食用油,以及鸡蛋或者白糖等辅料。
1.和面 和面是制作麻花的首要工序。一般人们都喜欢买现成的发酵好的面团,但这里介绍的麻花做法并没有使用发面的方法,而是使用了烫面的方式:用70℃左右的热水和面,一边倒水一边搅拌,直到变成絮状面团。 为什么要采用烫面方法呢?因为如果使用冷水洗面,做出来的馒头容易“酸败”(也就是口感发酸),而用60℃以上的热水,又会将面中的营养损失殆尽。这个温度的热水是最合适的。 如果想要更好地发挥烫面作用,还可以在面团中适量加入一些盐,增加面筋的形成,让做出的花样点心更筋道。
2.揉团 在和好的面团上涂少许油,盖上盖子或保鲜膜,放置温暖处醒发40~50分钟。 醒发时的温度也很重要,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面的发制。这个时间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温度、湿度及面团的状态来灵活掌握。可以用手扒开面团,观察其韧性,能抻出薄而不易破的薄膜,就表明已经醒发好了。
3.造型 这是最有乐趣的一步,也是最容易失败的一步。主要是把醒发好的面团揉搓成光滑的长条,然后再进行二次醒发(时间不宜过长,15分钟左右即可)。 为了让做出来的麻花更酥脆,还可撒些干面粉在上面。
4.下锅炸 锅里油温控制在180℃左右,逐个下入生坯,并用筷子不断翻动,使其均匀受热。当油条变得蓬松柔软,颜色呈金黄色时,就可以出锅了。 用油炸的方法比较费时,现在有很多快餐店都会直接把面团腌制一下下锅煎熟,这种做法做出来的味道同样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