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什么怎么知道的?
这个“怎么知道”其实是错的,因为古人没有现代科学知识,不可能用科技手段去测试人的元素组成比例。所以古人是没办法“知道”人缺什么元素的。 那么古人是怎么判断某人“五行缺什么”的呢?
古人认为人有五德:金木水火土(或者叫仁义礼智信),其中某一项缺了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例如岳飞因为金太多而脚肿。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能够弥补所缺的属性,那这个人就能百病不侵长命百岁。所以古人在取名的时候往往取一个能补全属性的名字来命名,比如杜甫字子美,子在古时是对男子的尊称,寓意完美无缺;又如毛泽东的字润之,源自《中庸》里的“仲尼之道,敦大也,故谓之‘笃’,笃者,忠厚也”,意思就是孔子的思想最淳厚。
既然古人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名字具备完美的属性,而非现代人所谓的“生辰八字”决定命运,因此他们其实并没有考虑过缺的是什么元素。但既然古人已经说了缺什么,我们也就照做吧……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词在古文里常常是用来指代不同的事物的,而不是指代具体的某种元素或物质,比如金可以指金属也可以指刀剑,水可以指河流也可以是雨水。所以在古文中“某某缺少金”并不是在说应该补充金属元素。
那么古人究竟是在说什么?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除了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之外,还存在着一层抽象的概念,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代表着五种不同的能量性质和来源,并且相互影响和作用。
比如说水是阴性的,火是阳性的,阴阳互相转化。而古人就借用了这种五行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也需要保持平衡。如果一个人的身体阳多于阴或是阴过多都会造成疾病。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来判断自身的阴阳情况。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株植物枝叶茂盛但却没有果实时,就说明该植物的阳气过于旺盛却不足够滋养到它的根部导致其无法开花结果;但如果我们看到一株植物虽然枝叶稀少却很茂盛并长有果实时,这就是由于该植物的阴气太盛而导致它无法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等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