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与上海的区别?
在纽约生活过4年,在上海生活过3年,两个城市都熟。 先谈个人感受,再谈区别。 我觉得纽约和上海最大的不同是: 在上海你可以看到各种“人”,而在纽约你只能看见“类人”; 什么是“人”?就是外表看上去像人的生物。 什么是“类”?就是外表看上去不是人的生物。
我在上海时租住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附近有不少程序员,也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人,每天早上开车经过都能看到他们深夜还在加班,但是也有很休闲的时候——比如我们下班早的时候会顺路带他们回家,路上听到收音机里放《大海》,他们就会停下脚步跟着唱起来,然后一个二个跳广场舞一样整齐划一。
我在曼哈顿住的地方周围也是高耸的高楼,每天走过第五大道时也总能遇到下班晚了的华尔街金融男,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着正装美女伴儿。但这些人下了班之后就像被按了暂停键一样,除了去餐厅吃饭、去健身房锻炼或者去看电影等必要活动外,完全不见踪影。 你很少能在马路上见到他们,更不可能见他们在路边吃烤串或者跳广场舞……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类人”和“非类人”吧。
第二是关于“混”的经历。 上海的“混”经历主要是打工,做家教、发传单、卖保健品等等,挣点工资钱。这种“混”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其实普通人的生活本来就很苦,上大学、毕业找工作、找对象、买房子、生孩子……每一件事都是一道拦路虎,而能顺利解决这些事情的人,大都付出了比普通人多N倍的努力。 而纽约的“混”主要是在各种慈善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游走。
美国有非常成熟的志愿者体系,因此只要你愿意,几乎在任何城市任何组织都可以免费得到服务。这些免费服务包括免费午餐、免费医疗、免费的法律援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付费,但这样能获得的服务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在美国如果你看到一个衣冠楚楚的“有钱人”拿着药瓶、挤公交,别惊讶,他可能是去捐钱的。
第三是关于“混”的结果。 上海的“混”是以挣钱为目的,因此结果无非就是买房买车、存款越来越多。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至少是明确的、可量化的。 但纽约的“混”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具体的指标,你的努力可能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甚至会让你失望至极。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收获,因为你得到的远比你想要的要多。 首先是你获得了自由,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过的那种生活,即使这种生活一无是处,你也必须学会忍受。其次你在混的过程中会认识很多人,经历很多事,这些都会让你成长,或许你会找到真正的自我,又或许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但无论怎样,这些经历一定会让你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 或许你的生活最终还是会重复大多数人的轨迹,但你已见识过了别样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混”的态度。 我发现在中国,无论是“混”还是奋斗,似乎总是带有贬义色彩。好像不劳而获就是无耻之徒,好吃懒做就是不务正业。
但在我看来,混并不一定是贬义词,而是一种选择。 每一种选择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不偷不抢,合法合理,你就有资格选择你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 所以无论你是在勤奋地工作还是在颓废地混,只要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