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为什么这么?
先回应一些上面的评论,有些说深圳金融业是“搬砖”起来的,我表示深深怀疑,如果是“搬砖”起来的,那这个“砖”也太不值钱了点吧; 还有一些说深圳金融业是靠政策硬生生催出来的,我也表示深以为然,毕竟如果没政策,香港金融中心也不会搬到深圳来。不过我还是要说,尽管有政策加持,但深圳金融业能有今天实在是不容易的,其中有着诸多艰辛和坎坷。
说到深圳金融的起源,就不得不提下蛇口工业区。1979年,在蛇口建起的第一批工厂中就有招行和平安,后来随着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招商银行总部应运而生(现在叫招商银行总行);而平安也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 随后几年,深圳陆续建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也基本涵盖了各大金融行业。
到了1985年,为了支持深圳建立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深圳分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从事有关业务,至此,深圳初步构建了自身的金融体系。 接下来该说说艰难的时刻了。其实前面说的都是深圳金融“草莽时期”的故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开始了疯狂的“筑高墙”行动——设立各种监管机构,不断完善自身金融体系。
然而此时一个更大的难题出现了,因为内地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而外地的金融机构又无法轻易来到深圳从事经营,于是“空转”和“假贷”现象纷纷出现,给当时深圳的金融带来巨大风险。 为了规避这种风险,深圳一方面加强监管,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比如在前海设立前海保税港区,希望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吸引海外金融机构落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深圳苦苦摸索的时候,一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出现在了前海自贸区——恒生银行进驻中国内地的首个营业网点在这里成立。紧接着,其他外资银行也先后落户,使前海的金融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