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日是哪个生肖?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答过几次了,但是每次都有新的朋友在问(或没看到以前的回答),所以还是决定再答一次。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农历和阳历并不是同一回事。农历是我国古代制定的一种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确定月份(以“朔望月”作为计算单位),每年包含12个朔望月,约354日;而阳历则以太阳为参照物,确定每个月,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两者相差11天,也就是说,过了11天后,农历的日子会增加1岁,而阳历的日子会增加1岁半。
从阳历来看,今天是2018年7月25日,那么10年后的同一天,就是2028年7月25日。但农历就不是这样算了,因为农历是按阴历计算的,而阴历又是按照月相变化的,其本身就有闰月的设定来调整时间和节气(详见我的旧文章《闰月的秘密》),因此不能像阳历那样直接相加得出结果。比如2018年的立春是在大年初一,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一天是公历2月4号。而在农历中,立春之前还有一个小寒和大寒,这三个节气加起来,总共是6个节气,也就是6天,再加上立春节气本来就是2月份,所以这个农历年的初一至少就在2月初了——实际上2月3号才是立春。
既然立春都在正月里了,当然就不能算是“在十二地支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干支对应一种五行属性,如此循环”之中的某一个字了。也就是说,在五行的排序上,“子午卯酉”不是某四个汉字,而是某四个地支。同理,“辰戌丑未”也不是某四个汉字,而是某四个地支。而“寅申巳亥”也是一样道理。
所谓的“天干地支”其实是有一定要求的,必须是农历才行。而现行农历又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把所有日期都算做闰月处理,导致某些年份出现“没有冬至”、“冬至和立夏重合”等怪象(详见我的旧文章《关于农历的若干疑问解答》),因此这种计算方式并没有代表性,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准确性。况且现在流行的新农历理论据说更差,把“冬至”移到了12月底,那“子午卯酉”就更不存在了。
用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的方法,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说,这个“生辰八字”本身就没什么科学性。如果真要推算自己的未来,建议还是不要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命数”。做好当下的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