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代表什么生肖?
鼠 子鼠 十二地支中第一位也就是子鼠,在过年前后出生的人就是生肖鼠。“子”是“十一”到“十三”,即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或者正月。这时正是万物潜伏,尚未萌芽的时令,自然界的动物们大多都处在休眠状态,只有老鼠异常活跃并且在夜间大肆捣乱。所以子鼠代表十二生肖中的第一属相,也就是排名第一,“一马当先、二龙腾飞……”等成语中就常有把“鼠”排在最前面的说法和习惯。 丑牛 “丑”是“四”至“六”,相当于腊月末或正月初,此时阳气已动,草木开始发芽。而勤劳善良的耕牛正在四处忙碌,辛勤耕耘。因此“丑牛”也自然而然成了第十二个属相。并且与“子鼠”不同,“寅虎”“卯兔”“辰龙”……这些属相都有具体的植物作为象征,唯独“丑牛”没有。这是因为以人类社会为参照物,“丑牛”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群居”中的一员。用一种植物来专门象征它,确实难以找到一个合适且唯一的。于是“丑牛”就成了一个复合的象征,代表着一切象“牛”的东西——包括人体上的器官如脾、胃、大肠和小肠等等。《黄帝内经》就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腹而疼。”这就是说,在一年之中,“丑牛”月份,人们的脾脏最为活跃(春季不活跃反而受损),此时容易得疾病。
寅虎 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阴气渐消,生机盎然,草木吸天地精华,猛虎醒来开始奔跑。老虎凶猛强悍而又生性多疑,喜欢独来独往。所以“寅虎”也就成了一个人独立行走的代名词,例如“人生道路就像寅虎一样独来独往”;又因为“寅”通“营”,所以在中医上“寅虎”还代表着人的经脉,如营气、卫气等。
卯兔 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太阳初升,月光隐去,月明星稀,玉兔东升。兔子胆小聪明而又机灵活泼,属于典型的地道小动物类型。“卯”字在古代写作“卯”,就是形容兔子的眼睛像月亮一样半圆并时常变化,就像初升的弯月。另外,古人在计时上也常用“卯”,如“卯时”,就指上午五点到七点的时段。所以“卯兔”就自然而然成了第十三个生肖。
辰龙 “辰”字在古时写作“承”,有“承担”的意思。又因“辰”字中有“木”又有“土”,而五行中“木”又可生“火”,故此“辰龙”也就有了象征火焰的神力。而且除了代表自我(个人属性)外,还是一个十分讨喜和祥瑞的属相。在汉字的文化中,常常用龙来代表吉祥喜庆。
巳蛇 巳时(上午九点至十一点),烈日炎炎,蒸腾潮湿。传说此时尚未进化的人类穿着“裙衩”在户外干活。这时候的蛇最活泼好动,并且喜欢阴凉的树丛。其实蛇虽然是爬行动物但它却是恒温动物(温度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具有像人一样的灵性和智慧。于是“巳蛇”就跟上了人的步伐,成了一个具有人文特色的属相。而且“巳蛇”的“巳”字,在古时除表示时间之外,还通“祀”,也就是说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而祭祀的对象是谁呢?就是人自身——孔子弟子曾参在此时此日死去,于是后人奉他为先师祭典。
午马 午时(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烈日悬空,草木干枯,羊儿吃草。马性情温顺,善于奔跑但又不喜欢长时间奔跑。所以古人根据它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创造了一个属于它的特殊时辰——“午马”。而且“午马”还是十一地支中唯一一个表示“静止”状态的属相。
未羊 未时(下午十五时至十七时),夕阳西下,羊儿吃草。与“午马”不同,“未羊”不是独立的一类。也就是说它不能跟人相比,而只能跟马相比,它是“午马”之后的那位朋友。于是,“未羊”就成了第六个属肖。
申猴 伸时(下午三时至五时),日落西山,暮色苍茫,野猴子开始活跃起来。它们攀爬跳跃,聪明伶俐。于是“申猴”也就成了第七个属肖。
酉鸡 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太阳落下,气温降低,鸟类归巢,鸡开始进窝休息。然而民间有“老鸡未入窝,新人夜未央”的说法。这里所说的“鸡”,就是“酉鸡”。而且,“酉”在古时还通“秀”,有优秀、秀丽之意。于是,“酉鸡”除了表示时间之外,还具有美德和才情的含义。
戌狗 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日月同辉,光明无限。人们开始工作劳动、学习进步,小狗也在身边“呼呼”。此时阴阳协调,万事亨通。因此“戌狗”就有了“成功”、“收获”等美好的寓意。而且在神话传说中,“戌狗”还有个外号叫“黑煞神”,是一位专门掌管黑暗的神明。
亥猪 亥时(夜里九时至十一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惟有猪在梦中笑。这时的它,前半夜属于“子丑时空”后半个“亥子时空”,既如此,那就用“亥猪”象征这个时段吧!而且按照古人的观念,这时的宇宙间充满神奇的灵气,万物都在萌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