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是日本企业吗?
1,首先明确一点,张瑞敏带领的海尔不是日本企业!这点毋庸置疑! 2,其次来说说和日本的关系 海尔集团跟日本的松下、三菱等有生意往来,特别是电冰箱(冷柜)产业,早期都是给日本代工,像松下的空调、三菱的烤箱等等都有生产。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时候国外那些品牌就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要求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并且必须使用进口零部件。对于当时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与世界级品牌合作就意味着被认可,能拿到订单就等于有了立足之地;同时对于外国供应商也有好处,他们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将零部件卖到中国来,还能保证利润,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比如LG在青岛有工厂专门生产冰箱(冷柜),就是用的海尔的模具,而且必须是海尔的模具,因为海尔的模具是独一无二的,只有海尔自己能用。所以后来LG有什么质量问题,都要先通知海尔,海尔才能告诉LG,该怎么处理。 另外像东芝、日立等都是在90年代后期进驻中国的,他们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都是由海尔做OEM(贴牌加工),也就是帮他们设计生产产品,使用他们的商标出售产品。
当然这些合资企业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而建立的,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外流,中国逐渐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超市”。这对早年的外企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中国曾经是廉价的劳动力替代地,现在变成了最昂贵的劳动力地区之一,以前是求着别人给你提供原料,现在是你求着别人给你提供工作岗位,这就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
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化的大型家电品牌,旗下拥有全球领先的家用电器品牌之一。是世界第四大家电品牌,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最高的品牌之一。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有十大研发中心、25个工业园、122个制造中心、106个营销中心,下设海尔、卡萨帝、统帅、GE A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七大品牌。旗下设立七大产业板块,包括海尔智慧家庭、海尔生物医疗、盈康一生、卡奥斯COSMOPlat、日日顺物流、海纳云、海创汇。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张瑞敏在青岛的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当厂长。当时全厂有868名职工,生产的产品是青岛人熟知的冰霸冰箱。经过海尔人的不懈努力,冰箱的制造品质逐渐提高,产销两旺后开始涉足其他家电领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今天的全球白色家电巨头。
海尔集团创立之初,张瑞敏对企业提出严格的标准管理要求(包括生产纪律、着装、发型等,甚至于下棋玩牌,张瑞敏要求职工必须遵守)。这个管理风格在海尔集团创立的初期成效显著,并且在家电行业树立了严格的管理榜样,被同行广为推崇。
但随着海尔的发展壮大,海尔集团在2000年初就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2005年以后,随着海尔集团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让困难和难题成为促进海尔集团发展的动力。随着海尔集团内部组织的变革,海尔集团逐步转向“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建设上来,海尔集团组织的扁平化、创客化成为海尔集团的组织管理特色。
海尔集团在中国的深圳、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主要城市设有分公司。在中国,海尔集团设有59个制造中心,121个分中心和分公司。
在海外市场,海尔集团在全球设有8个研发中心、14个海外贸易中心、122个制造中心、101个营销中心,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测试中心及设计中心,产品全面进入美国、日本、欧盟等主流市场。目前在全球拥有40万个终端销售系统,其中海外终端10万个。
2009年1月,海尔集团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2010年11月,海尔集团收购新西兰家电企业斐雪派克;2011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海尔集团旗下的美国GE冰洗业务。
在中国家电企业当中,海尔集团是唯一一家完成全球化布局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