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五行属木吗?
《五行大义》曰,“木者,无根之草木,生长生气,物象初生,故名为木”。这里明确提到“无根之草木”,就是说“木”是没有根的草/树木。那这个“木有根”是什么意思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木,树也。一曰无知者。从树,未切。”可见这里的“木”指的是树(植物);另一个意思的“木”没有出处了。现代字典一般认为“木”字的这两个含义是相通的、或者说是同源的。即“木”指代的是植物界中“有根之木”,或“树”。这种定义是不正确的!因为汉字在古代除了表音功能之外,还有纪数的功能——这是现代汉字研究尚不能触及的领域。也就是说古代的“木”字除了一指代树的含义外,还代表数量“一”的意思。
《汉书·律历志上》载,“木者,万物之始也……五岁再朔而复,草木一生而枯,其数始于一元之中而有形可征矣。”这里的“木”字就是表示“一”的意思。即一棵树代表一年,五棵树木组成一年的天数——“五岁再朔而复”。“一”和“二”在汉代表示数量的字形都是“一”“二”。到了唐代,为了表示“多”的意思,“二”变成了“②”。
唐代以后,“二”表示“多”的意义逐渐为“二”所代替。因此“一”和“二”所代表的“木”字就有了区别,表达的意义也有不同。如唐代柳宗元《送孟东野序》中提到,“一树一获,一树十获,一树百获”(这里是“一树”而不是“木")。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松》中有言,“盖枝叶之气,散而为风;花实之形,敛而为珠(油脂);脂孕而成乳,乳积而成块。此阳升而阴降化气于中间者也。”这里的“木”也是数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