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股份西部数据好不好?
最近正好跟公司领导在谈这个事儿,随便聊两句。 首先,从业务上来说,目前对于整个集团(紫光集团)而言,最赚钱的业务是新华三,其次就是西部数据,再次才是紫光。所以从业务上来说,对西数的投资肯定是不亏的。 至于很多人说的“亏损”,其实指的主要还是NAND business。但是这里需要说两点,一是NAND和SSD是两码事儿,二是西数也不是做不了QLC。
第一,NAND 和 SSD 是两回事儿 NAND Flash 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存储代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等),而 SSD 主要是用来存储数据。虽然二者都使用 NAND Flash 为介质,但用途不同导致其对 NAND Flash 的性能要求完全不同——SSD 对 NAND Flash 的 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吞吐能力要求极高,而 NAND 对于持续读写性能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要求高容量,因此可以使用相对便宜的非闪存型固态驱动器(SATA HDD )或者机械式硬盘来满足需求;
第二,西数可以做QLC 所谓的QLC,全名叫做QuantumLUT(量子随机存储器),是由Intel在2016年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把3bit的数据写入到2个NAND Flash芯片上,每个芯片各储存1个bit的信息,如果其中一个芯片损坏,可以通过另一个芯片上的信息来恢复。由于2个芯片的信息可以相互校验,因此可以做到几乎无损的数据读出。
要实现QLC,需要NAND Flash具有可纠错性(Erasure Correction Code,简称 ECC)。当前的主流NAND Flash都是64-bit的ECC,即每一个扇区有512字节的冗余,只要不超过一个扇区的错误,都可以自动纠错。而如果采用QLC,则每两个扇区只有1KB的冗余,相当于每个扇区只保留512个字节可用,比现在主流NAND的每扇区512字节还要少。如果这样,那么西数的NAND Flash将会变得极其昂贵,因为它的单位存储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当然,这种极客式的存储结构也有可能因为市场反应不佳而被放弃) 从现有的技术来看,QLC仍然只是概念而已,并没有真正商用化的产品。而且Google最新的实验性硬盘使用的正是72-bit ECC,因此理论上来说,即使把72-bit ECC的内存拿来当硬盘用,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当然这是理论值罢了,实际上还是要打个折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