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姓五行属什么?
一、姓氏简介 1.来源 1.1.姬姓,得姓始祖为轩辕黄帝,源自黄帝姬姓的后裔。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其后裔因食采于晋水旁而得名晋侯;又因晋国始君晋穆侯之子仇被封于韩城,故又称韩氏。后韩氏一支受封于范邑(今河南范县),后人以邑名为氏,成为范姓一大支脉。
1.2.少数民族改姓 范姓在少数民族中源流多样,除源于汉族的姬姓外,还有源自匈奴族、鲜卑族等民族。如北魏时期,拓跋氏家族有“出后范氏”的传统,即把本族女嫁到外姓家庭抚养,所以范姓也是当时鲜卑贵族大姓之一;唐朝时回纥族有重姓胡(即富)、范贤,是回纥贵族中的大姓。如今壮族、傣族、瑶族、满族、蒙古族、彝族、白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范姓。
1.3.他姓改姓 据《广韵》记载:南北朝梁时有范宁,原为褚氏,入梁后赐姓范氏;隋末窦建德部将范达,本姓朱,因功被赐姓范氏;清朝满洲八旗中有汉军范姓和蒙古范姓;清末民初,山东大商人范永龄,因其父被仇家所害,遂改名为范旭东,以警示自己奋发图强,终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这些被赐、承袭或改姓而来的范姓都属于承袭而来的“伪范姓”。
2.得姓始祖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1],字希文,北宋名臣。出身寒门,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人,他便自名“实”,寄居舅家读书。后改从母姓“范”,并改名仲淹。
庆历元年(1041)擢枢密副使,次年与韩琦等主持“庆历新政”。庆历五年(1045)因反对新法,罢知徐州。翌年任淮、扬、建州节度使,转知颍州。皇祐四年(1052)出任饶州知州,因病辞归。卒谥忠武,世称范文正公。
其一生著作甚丰,代表作为《岳阳楼记》及《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历史名人 范姓自汉代起便人才辈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全盛阶段。这一时期的范氏主要来自三处:一是源于姬姓,二是改姓而来,三是少数民族改姓。
东汉末年,有太尉东郡朝歌人范晔,曾撰写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学著作——《后汉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晋有名将范阳靖安人范滂,少怀忠义,刚直不阿,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后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下狱,后在亲属同党及舆论压力之下得以释放。其子范宣亦继承家风,博学善辩,著有《论语集解》等。
东晋元帝时有大文学家范蔚,曾任丹阳尹。其子范晔博览群书,工于词章,尤精史学,撰有著名的史学巨著—《后汉书》和《光武十二勋》。该书取材审慎,评断精审,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
南朝齐代有政治家范云,少年时即为众人赞誉为“神童”。他曾随萧衍起兵讨逆,屡立战功。后历任宣城太守、尚书右仆射等职。
唐代有著名诗人范闲之,其作品大多已失传。但其最有名的诗作则是《黄河》:“三尺腾蛇鞘,一枝霜雪剑。此行不当空手回!”
宋代则有军事家范仲淹、文学评论家范晞文、学者兼教育家范祖禹,以及以画马著称的画师范宽等人。其中以范仲淹最为杰出,他是北宋五子之一,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杰出实践者。
明朝大学士范景文、当代数学家范绍曾也都可算是名门望族之后。 注:上文中提到的范晔,其实只是范姓历史上一位名人而已,并非范晔(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