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投资什么?

邵银圣邵银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最近不少汽车行业的同行和朋友问我摩拜、OFO的事,我一般是这样解释的(摘抄自我公众号的文章): 在中国这个市场,无论做什么业务,无论这个业务的商业模式多么先进,只要有滴滴加入,就会立即变得low爆,而且速度之快令人发指。 如果没有滴滴,或许摩拜还可以和ofo这样小打小闹,各自发展自己的用户,建立自己的规模壁垒; 但有了滴滴,一切都变了。因为任何一次创业,都需要考虑“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而滴滴的这步棋,恰恰卡在摩拜和ofo最尴尬的地方——他们都想扩大规模,可又没能力自己单独建起完整的共享出行体系,但有了滴滴,这个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对于滴滴来说,多了一个业务板块,多一个获取用户的渠道,何乐不为呢? 所以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在全国各大城市,只要你有微信,打开滴滴打车,输入你的出发点与目的地,就能立刻呼叫到一辆摩拜单车。或者通过滴滴的聚合模式,跳转到其他共享单车平台,如哈罗单车等。

当然,对于用户来说,这肯定不是最优解,也不是唯一解。如果下次骑车的时候,我希望是直接在微信里关注摩拜单车的公众号,然后直接使用,不需要再通过滴滴这样一个中间层。我相信,这正是摩拜和ofo最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然而对于滴滴来讲,他根本无需改变用户习惯,只需在原有的司机端软件中增加一个入口,即可将现有所有滴滴用户的流量无缝引入给摩拜或ofo,一劳永逸。这对于滴滴这样的超级巨头来讲,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对于摩拜和ofo来讲,虽然看似失去了部分用户数据,但得到了整个市场的垄断地位,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他们的终极目标绝对不是打造一款国民级应用,而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自己的壁垒,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收益。如今来看,这一目标已经近乎圆满:摩拜估值20亿美金,ofo估值15亿美金,加上早期轮次的投资者,比如红杉、经纬,DST等,几轮融资下来,这些共享单车企业的总估值预计可达上百亿元。

从投入来讲,几十亿的估值换回几个亿的资产并不亏,何况还有滴滴这颗大树为他们在消费者侧保驾护航。更何况还有阿里巴巴这种大鳄在后面跃跃欲试,准备加入战团。 毕竟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被巨头盯住了,基本上就离死不远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