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用怎么算的?
基金会的资金运用,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收入问题,一个是支出问题。
关于收入的算法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公募和私募两种形式。 公募基金的收益一般分为7类:
1. 管理费收入;
2. 托管费收入;
3. 销售服务费收入(以认购金额计);
4. 浮动投资收益(买价差额);
5. 分红收益;
6. 其他收入,如基金转换收入、申购赎回反溢等。
其中,管理费和托管费在基金费用中计提,销售额服务费在卖出时点确认。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以上各项收入都是已确定的,只需等待会计确认即可。不过,如果发生巨额赎回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当日收益。
私募基金的收益计算较复杂一些,因为私基金的募集过程中不涉及公开发售,因此不存在认购金额的问题。私募基金的产品结构较为灵活,可以包括担保物、优先级、中间级、劣后级以及期权池。在计算基金收益时,首先要确定各个投资账户的收益情况,然后将各个账户的收益加总,就是基金的总体收益。
具体到各账户的投资回报计算,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首先考虑是否发生了亏损,若有亏损,需先弥补完亏损后再行计算盈亏。其次,要考虑是否有可分配收益,如果有的话,要先扣除可分配收益再行计算盈亏。要考虑是否存在杠杆,若使用了杠杆,则需先用融资所得收入减去融券成本,然后再计算盈亏。最后,才是对基差、折溢价等的计算。
当然,这些只是简单介绍了基金收益计算的通用方法,具体的核算还需要按照相应基金合同或者协议来执行。
与收入对应的就是支出了,基金的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的报酬、托管人的报酬、销售的佣金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基金的募集通常是由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办理,但相关费用并不是由他们来承担的,而是由基金的所有持有人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买到了基金,你只要是一方投资者,就需承担这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