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基金排行前20?

庄亚莹庄亚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主动管理收益率

主动管理收益率是衡量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最重要的指标,简单理解为比基准做的好的部分。 我们可以将这个收益率拆解为两个部分来计算:

Rm=Rf+β(Rm-Rf) Rm表示基金的主动管理收益率;Rf表示基准的收益率;β表示基金对基准的主动投资系数。 这个系数的计算需要构建基金的动态模拟组合进行历史回溯测试(详见《指数基金定投长期有效吗》)。 我们最后得到的基金主动管理收益率不仅取决于该基金的选股能力和策略,还取决于它所跟踪的指数或者基准的收益表现。对于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其主动管理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指数成分股一般不会有很大的风格漂移现象出现。但对于跟踪不同指数的基金来说,其对比的基准不一样,主动管理的效果就体现了出来。如果一只基金连续几年都能够跑赢它的基准,说明这只基金的管理团队相对稳定,有优秀的基金经理,同时也有比较强的投研团队。

通过上面主动管理收益率公式可以看到,要想提高基金回报的两个途径:一是提高β系数,即基金对基准的组合调整能力;二是降低基准的波动率,也就是选择低波动率的基准。 从历史数据上来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主动管理系数在[0.65,1.3]之间,平均值为1.07。其中,主动管理效果最好的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其次是平衡混合型基金,主动管理效果最差的则是灵活配置型基金。 数据来源:choice,截至2021/12/31 对上述基金分类的主动管理效益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可以看出,主动管理系数在[0.9,1.1]之间的比例最大,这也是我们最推荐的范围区间,说明这些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基本处于优秀水平;其次,主动管理系数在[0.8,0.9)及(1.1,1.3]之间的基金也比较多,分别占所有样本的12%和14%,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基金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主动管理能力;最后是0.75α>1.1的基金,所占的比例均小于10%。

从上面的描述性统计中还可以知道,影响基金主动管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基金规模和成立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规模小的基金运作灵活性较差,难以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仓位;新基金往往为了追求业绩而采用“高换手率”的策略,从而造成交易成本的提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他们主动管理能力的缺失。

总结一句话:买基一定要买“会动”的基!

2、最大回撤 除了要看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之外,我们还要留意基金的潜在风险——最大回撤。 虽然主动管理能力反映的是基金“会赚钱”的能力,但最大的回撤反应的却是基金“不会亏”的程度。 一只基金如果连续多年都能战胜它对应的基准,那么大概率它在控制风险方面的表现也是出色的。 但回撤最小的基金却不一定是收益最佳的选择,比如一些采取严控风险策略的“固收+”基金,虽然在控制回撤方面表现不错,但收益可能也很有限。 对于不同风格的投资者来说,其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不同,所以对基金的风险测量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我们会用绝对值指标来衡量基金风险的大小,但有些时候也会使用相对值指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测量基金风险的不同指标。

①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是指基金持有期间所经历的最低点,同时也是我们所经历的最糟糕的情形之一。 通常我们对基金的考察期都是一年、两年或者三年,那么这一年、两年或者三年的最大回撤就是我们在考察期之内所能遇到的最差情况。如果我们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那么这种基金就不适合我们。

②最大单利亏损 尽管最大回撤是最能直接反映基金风险敏感性的指标,但我们也不能仅仅关注于最大回撤出现的年份,还要看看最大回撤发生时的市场行情,特别是要留意最大单利亏损的发生时机。 因为市场总是在不断波动的,有时即使发生了最大回撤,但出现在高点附近,那么对整体收益的影响并不明显。反之,如果在低位出现了较大的回撤,那么之前取得的高收益可能就化为乌有。 所以我们要看基金在波动下坠时期的表现,最好结合其在低谷时期的估值情况一并考虑。

③风险指标 在评估基金的风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借助一些风险量化指标帮助决策,常用的指标包括标准差、方差、信息率等,还有针对特定风险类型的特定指标,比如下行风险、流动性溢价等等。 不同的基金由于投资方向不同,其面临的风险大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不需要了解太多的原理和数学模型,只需要记住风险与收益的简单法则就行了:想获取更高的收益就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想要规避风险就只能牺牲一部分的收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