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生肖怎么算?
“年”作为十二生肖之首,与鼠相啮合。而鼠的阳历出生日期正好从农历腊月十六到第二年的正月初四,这样,“年”和十二地支中的第一宫、第一个月相对应。 古代民间认为,一年之中有“孟春”“仲春”“季春”三个春季,有“孟夏”“仲夏”“季夏”三个夏季,这样一年就被划分成六个时间段(也就是六旬);每个冬季有三个月,合计90天,加上每个春季的三个月,每年的天数是360天。这多出来的几天需要有一个节气来补上,这就是“闰月”——把闰月加到哪个季度,这个季度的某个月就额外增加一天,成为下个月。因为阴历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有三十天、有二十六天甚至更少。比如十一月就有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所以十一月有30天或者29天。
在原始社会没有“正月”“二月”等称呼的时候,人们是按照一个月一个月的过的——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称为“朔望”,每个月的中旬叫上旬、中旬、下旬。古人说“初一日……月余日”就是这个意思——今天还是月初,过一个月就到了下月初了。 后来有了农历以后,每个月的初一都固定为“朔”,十五为“望”,月末为“晦”。但在十二月节气的划分上并没有变化。这样,一年的第一天并不是从正月朔开始的,而是从冬至开始,并且一入冬就开始计算了——“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
以二十四节气来给农历每月定位是很合理的。因为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99天,而农历一个周期是354或355天(小月),也就是说农历每两个月大约差一天。二十四节气是从冬至开始每两个月为一个周期排列的,因此每一个节气都是在农历的月初或者月末。这样,农历月和月份与二十四节气完全对应起来。 而如果按农历的月初月末来计算年份的话就很混乱了。为了区分阳历年和阴历月的天数,必须给每年多一个闰月的年份打上标记,于是就有了“闰年”“闰月”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