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有什么生肖?
1、鼠:子神 子神是道教对子神的称呼,属于六十甲子中的第一位。《封神演义》中称为“子天君”,其形象为身穿金甲,手提金鞭的童颜白发老道。其实,子神就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布雨之神——“雨师”,也写作“禺氏”或“禺伯”。 汉代王充在《论衡·祀义》中就提到雨师的存在:“古之人,上有列星,中有五岳四渎,下有水神河伯……夫河伯阳神,名曰冯夷;江神曰共工;渭神曰飞廉;洛神曰宓妃;宋神渊潭,晋水处也,其中有人焉,名曰无支祁;雨师号曰商羊。”(注:共工即鲧,禹之父)
唐宋时期,儒道释三教合一,作为道教尊神的雨师不仅形象被道教所同化,而且还增加了许多神通:能“随云上下”,“运雨施晴”“驱雷策电”和“呼风唤雨”等等。 2、牛:斗牛星 《太上洞真五星秘经》:“西宫太白者,主金钱,又号为‘财福’。东方青龙有七宿曰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雀有七宿曰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斗七星,主司人命贵贱,生死迟促。……” 这里的西官指的是何星,宋代张君房在《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卷五十三指出:“右北极为天枢,而四星拱之,谓魁、杓,亦谓之北斗。……” 可见,北斗星君在汉代已经属于道教尊神之列了。而其所在的北斗星座正是牛的外形特征之一。所以牛在道教中的形象便是头上有北斗,身兼风雨的神异动物。
3、虎:虚日鼠 虚日鼠是什么?在六十甲子中,寅位是属虎的,五行属木,它的对宫五行是金,而虚和鼠都在地支十位内,鼠属金,且虚的读音xū,与寅中甲木的方位东北相契合。虎便有了一个象征性的名字——虚日鼠。 4、兔:月神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很多,但最出名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因此人们把月亮称作“太阴”或是“蟾蜍”。 月中有兔,早在先秦时期的屈原《离骚》就有了记载:“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尔容无所容兮,形若天地乎!”(注:屈原这里将月中的兔子比作天上驾车的神)汉代人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也说:“月中有兔,兔,瑞兽也。” 到了唐代,月里的玉兔还被赋予了一个新角色,那就是捣药。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月中兔,每夜见之,不可数计,盖阴灵所使,不假形像者也。昔嫦娥窃药奔月,如鸡伏卵,故谓之菟丝;又如兔卧瓜皮,故谓之兔丝。今月中所捣之药,世传谓兔所捣者,非也。凡药力胜者,谓之下兔,次者谓之中兔,力微者谓之上兔。”
5、龙:辰星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辰星的运行规律,虽然时有隐现,难以捉摸,但基本符合七个星期内出现一次的规律。 到了汉代,出现了这样一条谚语:“四月见辰星,青年复青春。”(注:指农历四月)这表明人们已经注意到辰星与青春年少的关联性。于是辰星被赋予了新的神力——长生。于是,辰星成了道教诸神中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和大天尊的最高神的第三位大神——东华帝君(《神仙传》卷五),也称东王公、东华上真东王侯、东华大帝君等。 作为四大神兽之一的龙还经常在雨雪风霜、日月星辰等多种自然现象中出现。
6、蛇:碧霞元君 《云笈七签》卷二一:“左辅星者,一名日精,其在人身,则生于两目也。右弼星者,一名月精,月在人身,则为阴根也。中央黄道者,乃九曜之星,各居其方,其数五行,周而复始,流转不息。” 书中所说的月精,也就是后来的月娘(也称月母),与她一同守护人间的还有太阳公公——日精。这二位可是人间婚姻的守护者。
明代小说《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今日是愚人节,我请星主看戏,耍笑一番。那个妇人,端的好模样!” 这便引出了《封神演义》中的女娲娘娘,而她的座下十二劫仙,最后只来了九天娘娘一位,其余都不肯来。为什么?因为“凡破血池,毁肉林者,不得入此界。” 女娲补天的传说出现在东汉王充的《论衡·谈天篇》里,后来出现在南北朝时陶弘景编著的《真灵位业图》中,位列第9层第5位。
7、羊:天符 根据道家经典《云笈七签》的描述,在天空中有一张巨大的人脸,两边分别由两位神祇执掌,上边的人负责发令,下面的人负责执行。左边那位手捧日月,名叫“天符”,右边那位手执雷霆,名叫“雷公”,他们可算是号令风云雷雨的神仙领袖。 而《封神演义》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本来应该是投胎做皇帝享福的,不料却投错了胎,变成了野猪,被二郎神杨戬擒住后送给玉帝当肉吃,却被太白金星说动,做了天蓬元帅,掌管天河。 8、猴:孙悟空 “石猴”是《西游记》中对美猴王的称呼,因为孙猴子原本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孙猴子虽然是佛弟子,但由于他本身属于道经故事人物,因此在道教中也有他的位置。 明刻本《全像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悟空大闹幽冥狱典宁司》:“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千百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