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的土如何界定?

衣妮月衣妮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介绍土的属性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金、木、水、火这些五行是如何得来的。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互相作用,不断演化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世界。这五个字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物质,而是就某种性质来说明事物的存在状态。

比如“水”代表润泽,有滋润、流动的特性;“火”代表着温暖、炽热等含义;“木”代表着生长、升发;“金”代表着收敛、肃杀;“土”则是水火土木四行的中介,有长养万物的作用。 所以说在古代,人们对五行的认知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他们并没有把五行当成是特定物质的代名词。并且,五行也不是按元素周期表里的金属、非金属这样的分类,而是以金、木、水、火、土这样的顺序循环的。 所以,后来人们用五行相生相克来形容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时,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元素。

比如说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而现代医学中,肝属于消化器官,脾属于内分泌器官,心属于血液循环系统,肺属于呼吸系统,肾属于泌尿系统。尽管中医理论里五脏的功能与五行的特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它们并非同一个系统或者同一类物质。

回到正题,什么是土的性质呢? 《说文解字》中说:“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即土是有生命,能生长万物的,因此土的特性就是长养。 除了长养,土还具有承载的特性——没有土就没有万物的承载之所。土具有隐喻的意义,因为它象征大地,所以又被赋予厚实的品格。 五行之中,土居中央,有敦化万物的功能。故中医有“土实百病不生,土虚百病易生”的说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脾胃虚寒”“肾虚阳痿”等等说法,这些都是中医里面术语,指的是身体某个部位不够坚实(虚)或者不能很好地接受食物的营养(寒)导致的疾病现象。

桓哲明桓哲明优质答主

在中国人眼里,“土”是一种既普通又伟大的元素,普通至极,伟大无比。普通,是因为人人见得太多,踩得太多;伟大,是因为人所拥有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土”是万物生长之基、生命繁衍之母,中国人认为:“一切生命,莫不是得诸天地之化生,禀乎土德也”,所以人们不但敬畏“土”,而且崇拜“土”。

中国版图之内的“土”,可谓色彩纷呈,黄土、黑土、红土、紫土、棕土等等,应有尽有,但作为“五材”、“五行”之一的“土”,并非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泥土,或者某类泥土的总和。古人用“土”字代表构成宇宙及万物的各种“粘性”的物质;或者说“土”字代表粘土之类的物质形态。如《尔雅·释地》中说:“两河间曰冀州,其阴土也。”这里的“土”字就是指的具粘性的物质,也指的具粘性土质的颜色。

在中国人最初给“五行”配色时,对“土”字的颜色选择上,是颇费了一些踌躇的。开始时,曾给“土”字配了个“黄”色,但这样一来,与“五方”配色,及与中央的黄河、东方的青、南方的赤、西方的白、北方的黑相联时,便有许多不合拍、不对应、不协调之处。为此,便引发了长期的争论。东汉时,郑玄说:“阴,水也,其色黑,与土相得,故曰其阴土也。”清代宋翔凤从郑玄之说,注《汉书·地理志》时说:“以五方配五行,则冀州为中央……以五色配五方,则中央之色黄,而《尔雅》所云‘其阴土也’五字,或郑君所加,故但曰‘土’,而不以‘黄’字加之”。宋翔凤认为,是郑玄加了“其阴土也”的五个字,本来,《尔雅》中所指阴方之色应是“黑”。郑玄这样改动,一是可以与“五行”之“五材”相合,二是可以以中央一阴一阳对举。

中国人崇拜“土”德,还因为把“土”与“王”联系在了一起。如前所述,“王”字代表斧凿之器,“土”字代表“田”之沃土。有“王”之人,必有“土”(田);有“土”(田)之民,必仰“王”。所以后来在“王”字右上角加了个“土”字,成了“王者”的“王”字。古代帝王,把自己称为“黄帝之子”,并自称“赤子”,而且确信自己是大地的一分子,由此也产生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王土王臣”思想。这种思想,至今仍留存于中国人的心中,其集中体现便是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丰富。如中国人不但称自己的“祖先”为“祖宗”,而且也称“天地”为“祖宗”。称“山”为“山神老爷”,称“土”为“土地爷”,或称“土地公公”,又称“土地爷”为“五土之神”等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