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字的五行属什么?
“童”字,在五行属性上,古时是以“金”做代表的。 例如《楚辞·离骚》王逸注中:“灵,善也;巫,事神者也。今人之解者,以为灵工、灵医之类皆用‘灵’,不知‘灵’之为善,固其理字之音‘灵’耳,非引之为‘令’义而用‘灵’也。若作‘令’言之,则不当复云‘灵’矣。是谓强古书就己意也。”“令”之五行以“金”为证。 王逸是东汉人,他所处的时代,“令”的五行当以“金”为主。
至于后来,五行的分配随着朝代更替和时代的不同,有所变更。 “令”在金代,属“土”。宋真宗祥符元年,始诏诸州府校勘经书,以“土”配“令”。 金代文学家赵秉文撰《周易兼正义》,书中谈到“乾象”时,说“乾者刚之至,至刚之物,不可久容。”“坤体”又说“坤者顺之至,至顺之物,自无险诐。惟圣人能行之,所以居天之中,为乾坤主。”可见他把“乾”的五行归于“阳土”,把“坤”的五行归为“阴土”。
元代朱熹撰《周易本义》,认为“乾”由“阴阳二气浑积于中”而成,具有“刚健”特性,属“阳性”,故此“乾”的五行仍为“阳土”。 又因土有“稼穑”之象,元人胡一桂著《易义》,专门谈及“种植”之事,他说:“种树谓之‘稼’,播种谓之‘穑’……土之所以能载德教而行化育而不倦者,以其有种植之功也。” 到了明代,“令”的五行归属发生了变化。明末大儒王夫之说:“乾刚坤柔,此自然之理,天地亦犹人也。但‘令’字从‘言’,故取其形而下论其气,则以刚为乾,以柔为坤。”因此他也把“乾”的五行改为了“刚木”,把“坤”改为“柔土”。
由于五行这个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先人们对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认知方法,他们将一切事物归结为五类,分别为金木水火土。而“字”字的构成,是由“宀”跟“子”二字构成,我们都知道宀这个字在古代的说法是房屋的意思,所以对于五行这个说法,“字”字是属于属于土。
土字:人之父母,养育子女,为养育之本,而字又为土。
按照姓名学的五行说法,五行为主,其余四者为辅。主为用神,辅为助神。任何五行皆可用做姓名。
木者为长子、仁者、大器,为周朝所崇尚。火者为次子、礼者、才学,为汉朝所崇尚。士者为三子、信者、厚德,为唐朝所崇尚。金者为四子、义者、威权,为宋朝所崇尚。
总之,五行之数为宇宙变化之纲纪,万世治乱之根源。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六艺》,其一为五方之名,“东方曰析,南方曰阳,西方曰秋,北方曰幽,天子曰土,诸侯曰士”。“析”的本字为“折”,其本义为:木折则生新芽,芽象两叉,故字从“木”。这里以析代表东方木方。南方曰“阳”,“阳”的本字为“昜”,其本义指:万物荣盛皆因日在上。所以从“日”,“易”表示“日”所处的状态为“昜”,即阳。以阳代表南方火方。“秋”,金方也,其本义为:“禾谷成熟”。“幽”指深远阴暗之所,引申为阴,以幽代表北方水方。“土”是大地,也是“土德”,《汉书?董仲舒传》:“凡物必有合,故有夫妻。”引申为夫妇,又引申称子民。以士代表“中央土方”。
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是五种构成宇宙以及宇宙间万物的基本物质,五行本身都有其独立的思想意义和自然属性。“金”具有“从革”的特性,金属多有延展性,能够改变其形状形成其他物品;“木”具有“曲直”的特性,木能屈能伸且枝叶条达,象征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水”具有“润下”的特性,水性流动而能滋润所有低下的地方,象征着下行、寒凉、闭藏;“火”具有“炎上”的特性,火焰能以上升和具有温热的本性,象征着炎热、上升、明亮;“土”具有“稼穑”的特性,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
五行的行,本义是道路,“五”者有“阴阳和合”的意思。行有流通、布散、运行之意,故五行即为五材;五材运行不息,变化万千,相生相克而又相合相化,生生不已,生成万物。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是古代人民在接触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对各种事物的性质加以了抽象和归类,将各种事物的性质分为五种不同的能动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