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字五行属什么颜色?
首先,“出”字的部首是岀(chū),而非口,故其对应的偏旁应是“示”部。 但是,无论是古文字的“出”字,还是今文字的“出”字,都没有明确标注过五行属性;所以,“出”字的五行属性到底属金、属木、属水、属火、属土,便一直有争议。 持金论者认为,“出”字由“山”和“出”两部分构成,而“山”的偏旁为“阝”(古文字中的“山”,偏旁为“彡”),故“出”字属金; 持木论者则认为,“出”字由“岀”和“十”两个字构成,而“十”字属木,故“出”字亦属于木;
支持水者认为,“出”字由“川”和“出”组成,而“川”字五行为水,故“出”字属水;
支持火者认为,“出”字由“岀+口”或“岀+曰”构成,而“囗”、“曰”之字形皆属火,故“出”字应属火;
支持土者认为,“出”字由“士”和“出”组成,而“士”字五行属土,故“出”字属土。 以上五种说法都有理有据,令人无从判断孰是孰非。
本人采纳一种“以形定五行”的方法来判定“出”字所对应的五行——若从古代文字学角度来看,“出”字为会意字,且其本义与“士”相关联,故“出”字当归属中央戊己之土。若从现代汉字学角度看,“出”字首写为“岀”,“岀”字上部为“乂”,而“乂”的字形与其古文字形类似,均像一个人头上戴着草帽,而草帽在古时是用来遮阳避雨的,故有阴阳平衡之意,“岀”字当归属阴阳五行中之平燥。“岀”字第二笔为短竖,在古代,短竖皆归右行;且从“厶”及“一”的字形来看,均为阴阳性状;又因左右结构之字,左属阳,右属阴,故“岀”字当归属阴阳五行之中,并归属于阳。由此可推知,“出”字属土,且是属土的阳字。 由此亦可推出,“出入”的“入”字,属火。此五行属性,与“人”之五行为火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