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3日属什么生肖?
农历23日是公历的1月4号,属于鼠牛交替之日,所以这一天是属“牛”还是“鼠”取决于该年份的干支历情况。 而我们现在的农历其实就是阴阳合历,有二十四节气,每15天左右就有一个节气变换,这种历法叫做“阴历(太阴历)”;同时,在农历里也有“朔望月”的概念,一个月中有新月和满月各两次,而且每次出现的时间都有固定的规律。 为了配合二十四节气和朔望月的规律,我们的农历里有闰月、闰日的设置。
在“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进入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过了“冬至”就是“小寒”“大寒”,天气逐渐寒冷,这时太阳位于南回归线附近。 到了“立春”,太阳移到赤道上方,北半球白昼渐长。然后,在“春分”来临前,也就是在阳历的三月份,会有一个所谓“清明节”或“清节日”,这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随着“清明”的到来,气温回升较快,大部分地区已步入春天。
而到了每年的四月,正是立春节气与谷雨节气之交,一个周期轮回已经开始,古人称这个时期为“孟春”。 “谷雨”之后,降水明显增加,正是万物生长的时机,因此古人在这个时期进行耕种,称之为“种谷”,而“雨”字下面一个是“水”,正符合此时多雨的气候特征。 到了小满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夏收作物籽粒已经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被称为“小满”。
芒种到来,南方地区进入了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写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而北方地区这个时候正是盛夏酷暑之时,白天炎热,夜晚凉爽。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之后开始向南移动,白昼最长的一天出现在6月21日或22日。冬至后第一个小雪节气的当天,太阳从南回归线返回至赤道,这就是“冬至”。 小雪节气后,寒潮频繁南下,气温骤降。 冬至以后,白昼时间一天天变长,直到春暖花开,“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又称为“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