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省五行属什么?

顾云笙顾云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是单一元素对另一元素的生化作用,而是五种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在自然界的具体表现。 这种相互作用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 如木生火,是在气温上升、草木萌发之时;水生木,则是春天水涨之后。 如果季节变化颠倒了,自然现象发生了倒置,那么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也要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五行关系的确定是以节气变化为依据的,而不是以方位确定的。

某个地理位子可能属甲或者乙,但不可能同时属甲乙。某个地方既不是属土也不是属金,而是它属火的理由是因为它的温度高,与温度没关系的属性它不具。 所以同一个地方不同时节五行是不同的。

比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夏属木,秋冬属金,但如果我们在南方地区某地测量它的温度,发现它是冬夏属水,春秋属金的。这样该地的五行就发生了变化,其属性也就跟着改变了。 而如果我们在该地区另一处测得的温度是夏季偏高,冬季偏低,则该处的五行仍然是春秋冬属木,而夏季属火。 可见,五行属性是节气温度决定的,而不属于某个固定的方位。

既然同一时节不同地点的五行是可以变化的,那么同一个地方一年四季的五行也是有可能不同的。 五行生克关系也是如此,并不是单方面的决定因素。

比如说,木生火,是在春季万物复苏之际,这个时候的五行关系确实是木生火,然而这是对于南方来说是木生火,对于北方来说却是火生土。 这是因为北方的低温使得立春之后仍然有冻土,化冰需要阳气,也就是说需要火焰的来加热,所以是火生土。

乔岳乔岳优质答主

全国各个省份的名号,从古到今变化很大。一般说来,一个地方的名字和它的自然特征有关,如山、江、海、河等,因此火这个偏于人为性质的自然物,很少进入地名。所以,五音为火的省份极少,只有海南、安徽和台湾。

海字和安徽的皖字(即“隼”字的繁体字),是鸟的一种,台湾的台字从“台”字得来。以上三处或临海,或为海岛,鸟多出于此,三字的读音都近“开合”音,即发音时口张得很大,然后合拢。所以,按照发音的声学特点,就划入了火这个类别。因为火的特性就和鸟一样,走的方向是上,是高。

金的省份也较少,有山东、河北、广西、甘肃、上海、江西和广东。

山东的鲁字从“鱼”而“鱼”字的发音,口型是两角朝上,从发音时口的运动方式来讲,类似于有刃的工具“剪”;河北则近“合”,即口型由张而合,类似于金属铸造的过程从液态变固态;广西、甘肃、上海,都是从“西”字得来,“西”字发音两角也是朝上,“甘”和“上”都是从嘴往下,也是往实处走的音,与金类似。而江西的“赣”的发音是往上面走的高亢音,与金属的质地是响的相对应:广东的“粤”也是往上升的音,且“越”字从“钺”,古兵斧之类。斧为金属,与金相属。

木的省份有山西、福建、重庆、贵州、湖南、辽宁。

山西在黄河之西,发音是口两边向上并同时往中央会拢。福建的“闽”字发音,口从大到小,都类似于木的生长,“福”字则有“一横两丝三撇草盖头”,从字的构造就看出了木的性格。

合、重庆是从“口”字来的,读音从张到合,两“庆”字有“禾”字相加而成,“禾”字,即包米的原始字形。“贵”、“渝”发音低沉缓慢,都是木性。湖南的“湘”字从“水”音,口两边往两边张开,从嘴往外走,与水木相亲,也是木的发音方式;“湖”字本身也是从“水”。辽宁的“辽”字,有“高台下有大片水”的意思,“宁”字有“二竖一勾一撇一捺”,本身就是树枝型的东西,也是“木”字。所以,这些字都属于木。

土的省份较多,最标准的有云南、河南、宁夏、四川。

云南的“滇”字由“滇池”而来,发音是往上升,与“滇”字从“渐”相同,“渐”字有渐满之意,土地盛满了东西就是这个意思。河南、四川的汉字本身就是“土”字,而且河南是以长江为界的北方,“秦”字从“禾”字有土字相加,读音也是往上升的,所以也是土类。

广西的广字、宁夏的宁字、江苏的苏字的发音也是往上升的(升字也是土),广西与四川的“西”字也有关系,四川是成都平原,平原是天下之腹,内敛、厚实、安详,与土的性格一致。甘肃的“甘”字,虽然有上走的倾向(上字本身就是土类字),但发音是“哈”口型两角朝下,口形由大到小,有金属铸就的味道。安徽属于水多的地方,有皖水,但皖字从隼,发音往上走,与水相悖。

湖北的鄂字从“鱼”,水多而土少,其字不纯。浙江、香港、澳门、吉林是小省区,不参加这个大排队之中。总之,省名的五音,还是以木和土的最多,说明了大地上的木与土是最多的物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