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栩五行属什么?
《周易》是东方文化中的源代码,中华文明的基石,其内涵极为丰富,博大精深。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卦象”这一概念在《周易》原著中是如何出现的。 在《易经·系辞上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像;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考其得失,是故谓之占。”“是故,象之为书也,不可远;然矣!象由心生。”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圣人观察发现了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阴阳消长、四时轮转等),并以此来类比人事,推衍吉凶——这就是所谓的卦象,它是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之一。
而在《易传·彖传上》中有这样的论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至形著,功业遂成。故曰‘大哉乾元’。” 这里同样提到了“卦象”的概念,并且将其与“天道”联系起来进行了阐释。 《易传·文言传》中同样有类似论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灵,先天而生,后天而成,先天后地,惟神尔。”
此处将天、地、人合一的“大人”境界与“卦象”的概念联系得更为紧密。 综上所引,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周易》中的“八卦”和后来的“六十四卦”的确代表了宇宙万象,犹如现代物理学中的“波粒二象性”一样,它们是“现象界”与“理性思维”之间的桥梁。它们既代表着特定的事理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事物的本质特征。
其次,《周易》中的这些符号系统是人类大脑认知能力的象征,它们的排列组合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道”,就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最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依赖于“象”,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人所说的“逻辑推理”或“抽象思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