皛五行缺什么?
“皛”的读音为xiǎo,部首为白。 在古代“皛”字指皎洁明亮的意思。 由古至今,“皛”也有简单和丰富两层含义,其一指简单的食物三白饭;其二泛指清淡的食物三米饭。 “皛”在《广韵》当中是“皛,白也。”又作“小”解,如唐·元稹《送刘师命赴京使》诗之四:“一餐皛何足,万里行仍遥。” 白话文意为:一顿饭吃什么都是白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路出行仍然遥远得很啊! 而《说文解字》中载明“皛,清也。”即表示清白、透明无杂。
“三白饭”的由来
相传,西晋有个叫陆纳的人,当时任吴郡太守(相当于知府),为人清廉正直,很受百姓爱戴。后来皇帝下诏,调他入朝为官。 临别之际,吴地士大夫们都纷纷前来为他饯行庆贺。宾客们推举名士会稽贺邵主持酒宴,并担任主宾。
宴会开始,大家先饮了一杯酒以示祝贺,然后各自端起酒杯慢慢品尝菜肴,此时,席间一位名叫虞溥的客人却举起筷子,夹了一些饭菜放在盘子中,问陆纳这是做什么? 原来,古人有“食不失俎”的传统礼仪,即在用餐过程中,不能停下来把正在吃的菜放回盘中,否则就不合礼仪了。而现在虞溥已经吃完了碗里的饭菜,准备放下筷子,所以询问陆纳这算不算失礼。
面对疑问,陆纳不假思索地说道:“我让虞君吃‘三白’,是因为他在座诸人中只有他没有得罪过我呀!”说着,他就让手下撤去刚才的荤菜,换上了用米汤做成的汤羹,这就是所谓的“三白饭”或“光饭与笋莼”。
后来,人们就用“三白”作为清淡美味的代名词了。比如苏轼就曾写下这样两句诗“欲令三白逐时好,自揭泥盆送稻香”。而陆游更是直截了当地写道“雪夜煮羊肉,不用外求鲜。但取白菘菜,更以青李鲜。” 三白饭做法相当简单,只需将大米洗净后浸泡数小时,再放入锅中慢煮即可。待米粒软烂后关火盖盖焖一会儿,即可食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中没有添加其它辅菜,因此口味比较清淡,喜欢吃重口的朋友可以在焖饭的时候加些肉丁或者火腿粒进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