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滞涨出现的原因?
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全球通胀飙升,美联储被迫加息,74年1月,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之前是克林顿的财政部长),开始执行紧缩政策。 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胀状态,因此加息的紧缩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直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到来,通胀再次攀高,美联储终于成功降息,结束了通胀的困扰。
8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增长时期,里根上台后,大力推行减税计划以刺激经济运行,同时为了降低政府债务率,里根将凯恩斯主义抛之脑后,拒绝增加政府开支,而凯恩斯主义的关键就是财政赤字(税收不足部分用财政赤字来弥补)。 没有增税措施,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和福利支出,于是政府只好举债度日,国债收益率因此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由于美联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利率也处在较低水平,这两者共同推动了80年代美股走牛和地产繁荣。
在80年代中期,因为里根政府的财政政策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都起到了作用,通货膨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里根也因此赢得了“伟大的解放者”的称号。 但80年代后期,里根的政策开始出现瑕疵:里根为了支持低税率的计划,执意要减轻企业负担,不惜让联邦预算出现巨大缺口,最终迫使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1989年和1990年连续两次加息,从接近于0%的利率水平提升至6.5%,这一方面加剧了科技股的泡沫,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降温。
1991年,美联储迫于形势压力,再次降息,并且连续降息至2%以下,这一方面缓和了科技股崩溃的程度,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地产市场的回暖。 从40年前的滞胀到现在低利率环境中,美联储从紧缩到宽松再回到紧缩,中间的政策摇摆和结果偏差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教训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