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旦是什么生肖?
首先明确一点,“城隍”不是一个神灵,而是指城市的守护神,也就是人们所俗称的“土地爷”。 (一)关于“土”或“地”的起源 《说文》有“土,地之色也;从土,表示土地是色的集合体”的解释,并引《易·坤卦》“直其背,不倾拱,象地色,故曰‘地’。”段玉裁注云“凡言地者由此……。”可见“土”“地”二字同源。
(二)关于“隍”字 汉刘熙《释名·释宫室》中解释得很清楚:“隍,虚也,其中空虚,有神主焉。”(参见“城隍”条) 综合上述,“城隍”指的是城市中供奉的神灵,即城市守护神——土地神的总称。
(三)“城隍”是谁 “城隍”最初是人,而且是活着的人。西汉刘向《列异传》记载,东汉建武年间,江夏太守羊续为政清严,吏民敬畏,他死后,人们在其生前居住的厅堂上建起他的神像,名为“羊公庭”。后来这种风俗渐渐流传开来,各地建造的“羊公庭”比比皆是。
人们为什么崇拜活人?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有阴德,能赐福于人。《后汉书·方术传》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南阳人相马成,为人善良正直,死后在家乡立庙祭祀。人们因为他有阴德,故将其神化,称为“阴德伯”。
可见,早期的城隍就是活着的人,只是到了魏晋时期这种情况才逐渐改变。 那么,是谁最先被尊为“城隍”的呢?正是三国时吴国的张昭和张昭的儿子张昭祚。 张昭,字孟卓。他是徐州刺史、广陵太守,去世后谥号敬侯,在吴国地位极高。他死后的第九天,吴主孙权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往致祭,并在其故居为他造庙。据载,这座庙极为壮观华丽。张昭的这位儿子张昭祚,也是吴国名将,死于东吴赤乌七年(公元245年),后被追谥为“襄公”。父子二人并称“大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