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根有什么副作用?
中医讲,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长期使用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大量服用、长期服用基础上才能形成的。 作为一味中药,白背叶根的功效在于清热祛湿、解毒明目。用于风湿痹痛、黄疸、小便淋沥;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症候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报道,过量服用该品可引起抽搐等毒性反应[1],另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给小白鼠注射该品300mg/kg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损伤症状[2]。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千万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
而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白背叶根的主要成分为五氯丙烷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还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那么,对于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肝脏损害 有文章指出,白背叶根的醇提物及水提取物均能引起小鼠肝脏损害。
2.肾损害 另有实验表明,白背叶根水提取物能显著减少正常大鼠尿量,并具有轻度肾毒性。
3.胃肠道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与药物刺激胃黏膜有关。
4.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等。这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有关,尤其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于患有脑出血的患者,更是应该避免应用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