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碎石有副作用吗?
我是中医,具体说说这个石头的问题。 中医对石症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叫做“癖结”、“阴痞”、“石瘕”等。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大喝病者,病名曰痞……其气散者不疼痛。其气聚者,病名曰瘕。……血痹、痿厥、寒热、风痱,四肢不举,曰痿。”
这里介绍了五种病变,分别是痞、瘕、痹、痿、痱。其中“痞”是指疾病初期,气机不畅所致。“瘕”是气机阻滞较久,血行受阻,气滞血瘀,逐渐形成结块。“痹”是由于外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肢体肌肉关节,出现肢体沉重麻木、关节疼痛的症状。“痿”则是指肢体筋脉失养,肢体软弱无力,渐渐萎缩;“痱”则是说皮肤出现粟米大小的丘疹,像痱子一样。
以上几种病,都可以出现腹部包块、腰背钝痛、尿潴留等症状。 在《黄帝内经》中认为这些疾病的根源都是由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津液代谢障碍,湿气凝聚而生成痰浊,湿热内生,煎熬成石。或者因劳倦内伤,气虚阳微,不能运湿,水谷停滞而成积食,日久沉积,蕴结化热,炼液成石。
总之,中医认为肾脏结石的形成原因与脾失运化、湿热下注有关。 那么治疗时就要祛邪散寒,健脾利湿,活血通络。
临床上我常用八正散加减来治疗肾积水、肾结石。这个方子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木通、瞿麦、萹蓄、大黄、滑石、甘草、栀子、车前子组成。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泌尿系感染、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 另外我还爱用三金汤来辅助治疗。这个方子也是我在临床上的经验方,由金银花、蒲公英、黄柏、黄芩、栀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用于热淋、小便淋漓涩痛,以及急慢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见上述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