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什么字是金?
五行的相配,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字义对应。如金生水,是因为金铸成器皿可以盛水;但金克木,却不是因为金形状似木,而是因其坚硬足以克木。 金的属性,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体现为“刚”,而它的原始含义则是“坚”。《说文》:“金,坚固。”段玉裁注:“坚硬之称金者,犹言坚称石也。”所以凡带“金”或“木(斧)”的字,一般都表示有“硬”的意思。 由此延伸开来,古人将自然界中的东西分为五大类,称之为五方,这跟今天的方位概念是不一样的。东代表木,西代表金,南代表火,北代表水,中央代表土。也就是说,东方的原野树木是最多的,所以用“木”代表东方;西方往往荒芜人烟,所以用“金”象征西方;南方炎热干燥,多火山地震,易起火,故用“火”象征南部;北方寒冷潮湿,水气较多,所以用水象征北部;而中央土地宽广,东西南北都没有明确归属,但又非土不可,于是出现“土”代表中央的说法。 这样一来,带有“木”“火”“土”的字就大都带有了“金”的含义。如“森”本指树木众多,现在则用来比喻声势浩大、严肃威武等含义;“焰”原本指火焰,现在泛指一切燃烧的事物,并且引申出光芒四射的意义;而“基”本身指地面上的岩石,现在则表示建筑物的根部和基础。其他还有“钊”“钎”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主要是就五行之中金与其它四行的关系来分析。金还与其他很多要素互相影响。如上古时期,人们把世界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每区又各分为五个部分,称为“九域”。这样整个宇宙就成了“九宫”。宫即房子,也就是方形的意思。“九宫”的概念后来引入到天文历法当中,人们把天上的星象也划分成九个区域,叫做“九宫星”。到了唐代,天文学家姜望之进一步提出了“三十六宫”的说法,后世大多采用此说法。
这样,带有数字“九”或“十六”的字往往就有了金的含义。如“鑫”“淼”“旺”“财”等等。同时,古代的“金”还可以跟“石”组合起来,形成“金石”一词,用来指代钟鼎之类,因为这类器物多用青铜铸造,而且上面铭刻文字。后来这个概念延伸到其它金属器物,凡是经过敲击才能成型的东西都算“金石”,甚至包括一些金属制品在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古代对于金属的认知过程——由铜到铁,最后到黄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