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取代中国吗?
如果只看GDP,中国是世界第一;如果是人均GDP,中国排名60左右;如果看汇率换算成美元GDP,中国是世界第四。但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外汇储备大国,对外贸易顺差大国,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垄断地位或具有绝对优势地位(比如钢铁、煤炭等基础材料),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而且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中产阶层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眼红的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的市场力量,这个市场潜力有多大?马爸爸说了,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1999年,重新创业,因为2000年以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商业潜力才开始真正爆发!所以不要说替代,就连超越都很难看到希望…… 但如果我们谈论的是综合实力,那答案就截然不同了。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我们谈到综合国力,就会涉及到一个国力的定义问题——什么是国力? 一般来讲,我们谈论的“力”都是指力量,但这个力是有边界条件的,那就是这个“力”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资源,再多的战略、战术、兵力都要打折扣。 所以从实力这个维度讲,中印之间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虽然我不愿意说,但这又是事实——以印度的人口、土地和资源,是不可能与中国抗衡的,更不可能取代中国经济地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现在的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而且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就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赶上中国经济下行的尾巴,印度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赶超中国,取代中国经济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而且需要合适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
对于经济发展,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叫作“后发优势”,也就是后发国家可以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先发国家的技术外溢效应,实现经济腾飞,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开放程度较高且外资进入没有限制,毕竟发达国家把技术和资本投入新兴市场,是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如果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这种技术和资本是无法完全释放其生产潜能的,这意味着后发国家不仅要有充足的市场规模,还要有完善的制度环境,这两个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