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风险离中国有多远?

邬岗邬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说我的结论,风险很近,但影响有限。 近的有点吓人,因为我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负债率都已经很高了! 2015年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为68%(财政部,2017),到2017年底已经上升至79.8%;2016年底企业集团整体负债率达到68.84%,到2017年底已经高达73.52%,而国际警戒线是75%。

虽然目前只有一些研究文献和机构提出担忧,但是舆论已经开始关注,如《财新》发表的《中国金融会崩吗?》(2017)。如果考虑到未来在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还会产生一部分隐性债务,可能会达到更高水平。

但我认为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首先因为债务结构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加一起资产负债率大概也就70%左右,比发达国家还是低很多,而且国内信贷资金主要供给的是制造业,对房地产等行业的贷款控制很严,因此信用风险相对集中在企业部门。其次,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市场化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高。最后,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同时还有财政政策工具配合,应对金融风险有一定的工具储备。

当然,如果出现极端情况,政府和企业同时出现偿债困难,则风险会快速积累,后果严重。但如果先发生企业债务危机,则可以通过央行买入债券等方式帮助政府脱困,从而保护银行业资产质量。不过这样只能化解部分风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企业角度看,经营效率低下、资产负债率高企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从政府角度看,地方债到期还本付息压力依然较大,土地财政面临萎缩,新增发债空间受到制约。

总之,我认为要区分看风险,即区分地方政府和企业部的风险,分清短期和中长期的差异,同时要考虑不同风险事件的影响范围。 ----------- 补充一下 对评论里提到的「破产重组」问题做一下简单分析。

首先,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企)和西方的私人企业是不同的经济主体,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我们讲的「破产」更多指的是清算,是将企业解散并处理其财产,以弥补债权人损失的一种法律程序。而重组则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组,保持其继续运行,债权人债权仍然有实现的可能。所以本质上「破产」和「重组」都是在维持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通过处置资产的方式满足债权人的要求。

第二,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破产重组很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可以调动大量的资源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甚至包括提供担保、补贴等无偿方式为企业提供现金流,加之银行信贷支持,使企业即使资不抵债也可以正常运营。作为非市场经济的衍生品,司法程序在中国的应用也相对有限。

第三,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破产还是重组,都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的补救措施,而对于正在增长的负债风险却无能为力。所以在风险没有爆发之前,采取何种措施都不为过。一旦风险释放,再考虑如何应对为时不晚。

阚楚楚阚楚楚优质答主

社科院日前发布了《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的预测,中国主权负债到去年底已经超过80万亿元,到2020年将增至105万亿以上。80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去年中国人均GDP的2.2倍。在主权负债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和土地出让债务占据了大头,而土地市场低迷和地方债置换使得二者偿债压力加大,这是目前中国债务风险中最令市场担心的环节。而针对地方债,审计署今年内将启动两次大规模审计。目前债务风险是否在恶化?哪些省份风险突出?如何化解?这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今天起,新闻1+1推出系列节目“中国债务解码”,首先看债务风险离中国有多远?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最新数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的债务率到底有多高,离危险的临界点有多远呢?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表示:从目前的数字来说,我国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大概在60%到65%之间,这个数字相对于我国每年20%左右的GDP增长速度来说,应该说相对比较安全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说:总的来讲中国的公共的负债率也就是中央加地方是可控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