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有什么旅游景点?
忻州古城 位于忻州市市区,始建于东汉初年。城内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古建筑、文物荟萃云集。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忻州古城列入第一批全国文物建筑移建、复制试点工作名单;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城镇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把忻州古城作为“三大片区”重点推进。
忻州古城以中国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城镇为基本脉络和根源,依托秀丽的自然山水、厚重的文化历史资源和现代发展成果建设而成。在保持原有格局基础上恢复、重建了九洲池、南关街等重点景点,并实施了水系生态治理工程,形成了“一江三河五大湖”水景景观。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31.7亿元,新建改建道路36条,新增停车泊位6000余个,新装路灯2400余盏,新建公厕26座;实施古城内22个地块的拆迁改造工作,先后引进了华侨城、富力等品牌开发商;修缮、重建文庙、关帝庙等重点古建景区20余处,修复明清街巷18条(含断壁残垣),新建公园广场12处,实现了“修旧如旧”“一城揽九州”的效果与初衷。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距太原23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因其具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之胜境而号称“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素有中国“佛教圣地”之称。 五台山系东北—西南走向的横断山脉的东北边缘。由大山顶、东峰、西峰、北峰、中峰五个山峰环抱而成。山体由花岗岩构成,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山间有白云寺、广济寺、塔院寺、菩萨顶、显通寺、万佛阁、黛螺顶等寺庙群及寺院建筑,是历代帝王和名人学士游览观光的地方。其核心区域及周边景区于200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兼有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名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寺庙众多、古迹遍布,尤其是许多建筑都保留了唐代的风格,因而又有“唐庙”之称。现存的寺庙有58处、殿堂4700余间,僧侣2000多人。其中,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龙泉寺、殊像寺、罗睺山、金阁寺、白石寺、黛螺顶被称为“五台山十寺”。此外还有佛光寺等著名禅寺。 五台山不仅是著名的佛教胜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每年盛夏,都有数十万计的香客和旅游者来这里避暑消夏。
雁门关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长城奇观”的美誉。关址东西绵亘10余里,南北扼控50里,四周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是晋冀的交通要冲,历史上曾是游牧民族入袭中原的要道。 据史载,自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筑城雁门关起,历朝历代都在此地设关设防。从战国到明朝,这里共发生过战役10数次,规模较大的就有8次之多。这些战事大多与匈奴、突厥、鲜卑等塞外游牧民族有关,所以雁门关也被称为“汉民族抗胡斗争的第一屏障”。 历史上的雁门关不仅雄踞一方,而且还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名刹古寺。明末,山西巡抚唐乐曾在此修建真武祠,并在东西两山建造了护祠的关楼和鼓楼各一座以及碑亭、牌坊等。 如今,游客们看到的雁门关是20世纪60年代重新修复的,但当年遗留下来的关堡、门洞、敌楼、烽火台等遗迹仍可辨。整个关城占地近三万平方米。城墙依太行山之脊而建,全长6千米有余,宽约5米,墙高8米多,内外皆用石块砌成,十分坚固。城门有四,上铸“天雄军”字样。门外还设有瓮城和箭楼。关城北面山上有一石筑城堡,名雁门幽塞城,相传为古代屯兵之所。关城南面山顶则有明代镇戎堡遗址,可见此处历来都是驻军重地。 现在人们所见的雁门关主要是经过整修后的面貌,但其中的建筑大多还是原来的样式,比如关城的城墙、关口以及敌台等都是清代的建筑。还有明代的石旗杆和碑碣。其中一块名为《创建关帝庙碑记》的碑刻,记载了这座关隘的古往今来。
老牛湾 老牛湾地处晋陕黄河大峡谷的尽头,因黄河在这里折了一个弯而得名。由于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老牛湾还有着丰富的蒙古族民俗风情、悠久的黄河文化和古长城遗迹。因此,这个仅有百户人家的小村落又被当地人称为“华夏第一湾”。 在老牛湾村口,有一条被流水侵蚀形成的深沟,这条河就是著名的晋陕黄河大峡谷。站在河边向西望去,一条黄土梁蜿蜒而过,这便是明长城的雄姿。长城在梁上蜿蜒曲折,形成了一串长长的“Z”字形。登上长城向东南方望去便可以看到,黄河由北向南而来,转了一个大弯后继续向前流去。而在对岸,则是内蒙古的村庄。 这座古老的长城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至隆庆六年 (公元1572 年)之间。当时的皇帝为了防御蒙古骑兵南下,特意下令在山西一带修建长城,而老牛湾境内的这段正好是长城在晋陕两省交界处的分水岭。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明长城的老牛湾段又是连接河北、陕西两地的重要通道,因此这里也曾经发生过不少战争故事。在老牛湾村的东边,就有一个名为“杀虎口”的地名,据说就是因为一段发生在明代的战争。 除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之外,这里还有着浓郁的黄河文化和蒙古族风情。老牛湾村民的风俗习惯受当地蒙古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