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脾属什么?
一、五行属土的器官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因此,中医里将脾胃称为“脾土”。在《难经·十六难》中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谷味,主决断。”也就是说脾脏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运化水谷精微,即运化水湿;二是主肌肉四肢及五脏六腑。故临床上脾虚多见消瘦乏力、倦怠懒言等气虚表现以及腹胀腹泻、小便不利等脾虚水湿停滞之证。
胃腑则主要具有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其“主受盛之官”,《本草纲目》称其为“水谷之海”。由于胃腑具有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所以临床上常见胃胀、胃痛、呕吐、吞酸等症状。 二、五行属火的心肝 心主血脉与心神,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而灌溉全身,故称心主血脉;心又主宰精神活动,为神明所居之处,又称其主神志。如果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不荣;若心病日久,心神失养,则可见失眠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肝主疏泄、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调畅气机、疏通气血的作用。人心情舒畅了,肝气就舒畅,气滞血瘀的情况也就少了; 肝主藏血指肝脏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体需要时,肝就能把贮藏的血液释放出来供人体所需。例如女子月经来潮就是肝藏血功能的一种体现; 当人体不需要的时候,肝又能把多余的血液贮藏在肝脏里,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藏血"。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是否有神反映着肝胆是否强健。因此,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双目,以免伤肝。 三、五行属金的肺肠 大致说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中以肾与脾最为重要。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肾与膀胱相为表里,主气化,主藏精,通过精气的气化作用发挥生理效应。肾精充盈,肾气旺盛,肾阴阳平衡,则人体精力充沛,发育正常;反之则出现各种肾虚诸症,甚至出现早衰。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生的尿液要经过肾和膀胱两个环节才能排出体外。其中,肾为排尿之始,膀胱为排尿之终。 因此,肾气的强弱对排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人体肾气虚弱或下焦湿热导致肾虚,就会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状。
四、五行属水的肾脏及膀胱 五脏六腑之中除了心、肝之外都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行,唯独肾脏没有归属。这是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而肾与膀胱并没有表里关系,而是互相协助的关系. 《黄帝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意思是肾为制造强大的筋骨和聪明的才智的地方。由此可见肾脏在人体的重要性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