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字五行属什么的?

康依兰康依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五行属木】

2、基本解释 〔~书〕楷书,亦称“正书”、“真书”,其字形方正整齐,笔画平直,无起伏变化,故又称“隶书”(汉字中带有“隶”字的字形皆为隶书)。是汉字的正体字体,即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体和印刷体。

3、详细解释

⑴. 楷书的一种。因其字形较隶书的字形结构更为方正,笔法更加圆融,所以也称「正书」或「正隶」;又因始于东汉章帝时期,故又称「八分」。与草书、行书相比,楷书具有结体严谨、用笔工整等特点。 ⑵. 用楷书书写文字,也指书法上用楷书书写。 ⑶. 楷书体的简称。 《三国志·魏志·钟繇传》:“年五十二,遂博学经籍,尤精书巧。时贤大共叹异。或言 钟师至精,然后乃尔。操闻之,嗟叹良久,曰:‘老夫尝于枯树著笔迹,若危绝间乃妙。锺离信行,乃至尽绝,不可复得!终不复复见此老翁!’时人以为论议,尽称之焉。”

4、出处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元 李德载 《谢李省副惠羊》诗:“清谈不废羊裘供,野服聊将鹿皮换。” 明 高启《送张汝霖归山》诗之三:“相逢说幽话,对酒倾清词。” 《水浒传》第八三回:“只见一夥人,各挺武器,出来要打宋江。此时宋江和众头领正在寨中闲耍。” 王望如《山东草莽录》卷四:“ 洪兵入城,先遣二降卒往 韩庄探听虚实;及返报城内有黄、李二姓聚众,约数万人……遂拥众向城,谓二姓曰:『我等自东而来,今欲投止城中,暂借歇宿,明日别去。』二姓闻而大喜。” 杨朔《生命之花不断开放》:“她忽然把脸一沉,问:‘你到底是干什么来的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刘真长 目王右军 ,曰:‘逸少 何如 子敬 ?’答曰:‘故当承颜顺旨,不如卿处纳顺。’”

5、例句

①南朝梁江淹 《杂体诗·效刘琨入塞曲》:“昔往秀州城,车骑时遨游;追飞观鸿雁,整驾访沧洲。” ②唐高适《同封大夫燕喜宴》:“方将列地守,岂肯折节群!” ③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如今在何处安身立命?” ④《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道人笑道:‘先生差矣。贫道虽则粗学些法术,只会与人为福,决不敢为害於人之物!'” ⑤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渔洋 太史云:‘诗有真切语,如夜船载酒,隔河见人,别后思量,秋灯夜话之类。’余谓诗中又有真切语,如孤雁失群,落叶惊禽,游子远行,思妇断肠,暮年穷困,往事凄凉,如此之类,皆可人三昧室。”

优质答主

五行是古代中国一种哲学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 题主提到的“五行的‘行’字”,其含义与“形”字同义。 “笔划”指的是书写的笔画数(简繁字均考虑在内)而不是字体形状的大小。 所以“笔划数为几画就是属哪一行”的说法是错的,而且也站不住脚。 因为同一个字,有不同字形,但笔画数的区别往往并不明显。比如“林”字,在简体中文字形上为三画,但在繁体的田字格中则只有两画;又比如“王”“玉”“主”,都是四画,而“主”还是多一笔呢! 在古人看来,这些字应该都属同一五行。所以这种看法也是没有道理的。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汉字是一个信息单元,它的意义由字形决定,字形和读音由语言学家确定,它们的组合方式是由人类大脑记忆机制决定的。用其他的方式去给它们分五行,既没有道理也不科学。 至于题主说的那个网站,它把一个字分为五行,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如果真要按古人的说法来分类的话,那这个字就得分成七行了——因为偏旁部首共有七类嘛! 这个名字里的字属于哪一种五行的说法当然是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