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属于五行中什么?
琴,中国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世界上出现较早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属八音中的丝。琴由“面”和“底”两部分构成,上下两个“半箱”中间以“枘”(或“龙池”“凤沼”)连接,形成“前后相通”的音箱,故《风俗通》中有“琴长三尺六寸……象周身也。上广八寸,象八风;下宽四寸,法四时也。厚二寸,应三才也。前广后狭,象阴阳之理也。……上圆象天,下方法地,龙池五寸,凤沼四寸,象五行水土也。五徽以上为山,五徽以下为川。……琴有十二况:一曰大量,二曰细丽,三曰曲折,四曰遗精,五曰园润,六曰宏亮,七曰畅达,八曰纯和,九曰华巧,十曰朗健,十一曰宏壮,十二曰绮倩是也。……”之述。《淮南子·说山训》称琴“大声不振,细声不衰,宜大小也”。古琴在周代已广为流行,是当时文人、士大夫必备乐器,其主要用于宴会、朝堂、教化等场合以及日常琴歌和琴人自娱性弹奏。孔子、司马相如、蔡邕、蔡琰(文姬)、杨祖英、朱权、张孔山、李清照、秦淮八艳等古代名人多能琴艺。汉代是古琴发展的高峰期,当时,作为礼乐文化核心的古琴出现空前繁荣。琴制、琴曲、琴派、琴家大量涌现,琴歌、琴论、琴谱、琴制等皆有丰硕成果。古琴在历史上地位极高,孔子、庄子、荀子、老子等都曾论琴、操琴。自古就有伯牙、锺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经典,以及师旷“高山流水”之论,故古琴有“百器之王”、“众乐之师”、“万乐之祖”之美誉,自汉代便被称为“圣人之器”、“君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