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的十大原因?

水语水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儿子依依今年两岁半了,他平时非常调皮,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但让人奇怪的是,小小年纪的他却不喜欢热闹,最不喜欢的就是被人碰触。朋友问起的话,我总是以孩子小不懂事来搪塞。

一天,在幼儿园的小班活动中,我正好坐在教室的后边。突然,我听到有人在哭泣,回头一看是依依,再向四周张望,发现他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边哭边拒绝着每一个试图抱他或者拉住他的老师的触摸。难道他受到什么伤害了?或是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我连忙跑过去,一把抱起他,对他说:“是不是谁欺负你了,和爸爸说说。”可让我意外的是,依依断断续续地哭声中说出的不是委屈,而是惊悸——“我怕,我怕。”

后来经过耐心询问孩子才知道,原来,他之所以会怕人碰触,完全是因为两年前的一件事。

两年后,经过多次的触摸体验,他慢慢地不再拒绝陌生人的触摸了。

治疗“怕碰症”,家长要做的事情很多。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孩子“怕碰”的心理成因和预防治疗措施。

一、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怕碰”?

1.幼儿“怕碰”主要有两种表现

有的孩子胆小、含蓄,不愿别人触摸自己的东西,尤其是新的环境,新的面孔。在公共场合,看到别的孩子在自己的视线内玩耍好玩的游戏,而自己一无所获时,往往会因“争”而“怕”,出现抵触情绪,引起心跳加快、冷汗渗出、面色发白等反应。

有的孩子则会无端地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讨厌一些必要的聚会,在别人的触碰下会产生抗拒的心理反应。这种“怕”,往往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2.幼儿“怕碰”是被动的、虚无的

幼儿“怕碰”是与自身的经验世界相联系,是与生俱来的胆小、怯懦,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不适感的习惯性顺应。它的发生是麻木的、被动的、机械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体验。

3.幼儿“怕碰”是一种无意识消极主观现象

幼儿在所处的环境里,有“权威”式的家长或教师,孩子被迫处于一种消极状态,没有能力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主体性,不能主动地认同客体对象,以至客体对象一旦进入到孩子的体验世界中,便成为一种威胁、一种异己力量。儿童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感,便采取了回避策略,即“怕碰”。

二、预防与疏导

1.对幼儿“怕碰”,家长决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

因为,孩子“怕碰”往往与家长的溺爱、管教不严有关。幼儿“怕碰”是儿童自主性受到粗暴压制的表现。

2.正确引导,让孩子接受触摸的体验(1)

常抱孩子出门接触外界的人与物,熟悉的环境和陌生面孔的接触,会使孩子逐渐消除“怕怕”心理,尤其是接触过的陌生人,要耐心介绍给孩子认识,并解释他们触摸你的理由及你是怎么感觉的,使他们懂得礼貌的接触是为了友好的交往;而以粗暴的行为去拒绝或反抗,只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