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机场定位是什么?
简单说说,欢迎拍砖! 北京首都-综合航空运输中心 (国家枢纽)上海虹桥-区域航空枢纽 天津滨海-航空货运枢纽 成都双流-西部航空枢纽 哈尔滨太平-东北航空枢纽 重庆江北-西南地区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厦门高崎-东南航空物流基地和客运枢纽 广州白云-华南航空枢纽 南宁吴圩-中国—东盟航空枢纽 新郑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枢纽 西安咸阳-西北地区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乌鲁木齐地窝堡-西北航空枢纽 沈阳桃仙-东北地区航空枢纽 大连周水子-东北地区航空货邮转运中心 青岛流亭-华东地区航空客货站 厦门高崎-东南航空枢纽 福州长乐-福建航空货邮转运中心
珠海金湾-珠江三角洲航空城 南昌昌北-中南地区和长江中游航空货运枢纽
武汉天河-中南地区航空货运枢纽 合肥新桥-华东地区航空货运基地 兰州中川-西北地区航空货运枢纽 银川河东-西北地区航空货运基地
唐山三女河-环渤海航空货运集疏网络 通辽霍林河-东北地区航空货运基地 泉州晋江-东南沿海航空货运基地 黄石黄石北站-华中地区航空货运基地
宁波栎社-浙江北部航空货运基地 温州龙湾―浙江南部航空货运基地 丽江三义-滇西航空货物转运站 巴中恩阳-四川东北部航空货运基地 铜仁大兴―黔东航空货运基地
大理机场―滇西航空货运基地 拉萨贡嘎-西藏航空货运基地
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各机场市场定位有所区分,主要分为枢纽型、立体型和功能型机场。枢纽型机场是机场建设中的主力,未来中国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增强区域航空战略支点和辐射带动作用。在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已经基本成熟的基础上,中国还将推进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长沙、郑州、武汉、青岛、大连、福州、厦门等枢纽机场建设。
立体型机场主要布局在经济活跃、客货运需求旺盛的地区,要完善机场集疏运系统,实现航空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完善石家庄、太原、合肥、南昌、贵阳、拉萨等区域性枢纽机场设施和服务能力。功能型机场则通过加大中西部干线机场建设力度,扩大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范围。
“目前中国机场覆盖全国83%的地市、92%的人口和95%的GDP产出。从区域分布来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已基本建成。‘十一五’时期,中国完成续建和新建运输机场53个,新增航站楼面积874万平方米,新增机位1320个。民航机场场外配套工程完成69项,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
中国民用航空局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夏秋航季,中国共有504条国际航线,其中275条通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9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954周架次的通航,占到客运总量的34%,同比2011年增长了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