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什么时候大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 立春这天,太阳由南向北偏移,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逐渐延长。
在气候学意义上,春天是指立春节气至立夏节气的期间,也就是阳历的3月份。此时,气温、日照和降水等变化明显,植物的生长趋势从休眠转向苏醒。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阳光暖了。
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除了华南北部和云贵高原南部部分地区有冬春交替之景外,大部分地区仍是“万物苏萌”的状态——东北和西北地区大部分处于冬季低温期,华北、黄淮等地则处在接近冰点的环境中,只有江南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才接近10℃。立春时节,这些地区依然有寒冷来袭的可能。
立春三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性温暖,故而立春之后,温度开始逐渐回升。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指的是越冬的小动物开始苏醒。立春三候“鱼陟负冰”,指的则是水里鱼类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游动。 在我国古代,立春是一个重要节日。周秦时期,天子会在立春这一天亲率大军迎接阳气,以示对阳气的尊重;到了汉代,汉文帝将立春日迎阳气这一传统定为制度;唐肃宗时,为了“顺天时”,还在立春这天设坛祭祀。
时至今日,尽管我们已不再遵循古代的种种习俗,但“一年之计”总要有个美好的开端。
于是,立春成为了一个“有滋味”的节日——人们通过迎春、春祭、打春等活动,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憧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