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儿童禁用川贝枇杷膏?
关于“儿童禁用川贝枇杷膏”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答案是这么说的: 这次想再补充一些内容: 其实,早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公布了致癌物清单,以方便各国政府及公众了解致癌物的基本知识并防范相关风险。 而我们熟知的尼古丁和焦油被归为I类致癌物,也就是确定致癌物;3,4苯并芘属于II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物。
在I类致癌物中,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咖啡因以及阿司匹林等。而 II类致癌物中则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硼砂、染发剂、邻苯二胺和黄曲霉素等的致癌物。 在公布的致癌物完整列表中,还可以找到很多常见食物的名称。其中,鱼类、海鲜的致癌物是多环酰胺类物质(PAHs),红肉中的致癌物是异质铁氧化物和吡咯并喹啉醌(PQQ)。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致癌物不是吃这些食物就一定会得癌,而是会增加得癌的风险。比如,有数据显示,每天食用50g以上的培根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比每天吃200g以上新鲜水果的人要高80%左右[1]。不过,由于饮食结构多样且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多少份培根会致癌,多吃水果就能防癌。 这其实跟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类似——食品添加剂本身并不是致癌物,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增加癌症发生的概率[2]。例如,食盐(即氯化钠)吃太多会增加患有胃癌的风险[3]。
虽然目前并不存在食品添加剂致肝癌的理论依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过多食用油炸食品、腌制酸菜和使用小苏打发酵的食品都可能增加肝脏负担,从而诱发肝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食品添加剂和香烟、酒精等致癌物有着同样的危害,从致癌程度的严重程度来说,后者的毒性远超前者。
但是,如果长期摄入超标的添加剂,或者一次性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其危害性和致癌物差不多。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的要求,只要符合规范要求,即使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也不会导致食物中毒。 但是,一旦超过安全剂量,任何物质都会产生毒性作用。
为了健康着想,最好远离各种添加剂,做到健康饮食。 至于食品添加剂究竟有多少种,可能连研发人员自己都难以统计。因为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升级,会有新的食品添加剂被开发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人造的,如天然香料、味精(谷氨酸钠)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