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眼压药有副作用吗?
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眼的压的药物主要有三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激动剂、醋甲唑胺和噻嗪类利尿剂。 前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房水生成、促进房水流出而起到降压作用;第三类是通过减少房水的生成而发挥作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不大,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使用。
1. β-AR激动剂 主要包括激灵、匹罗卡品等。此类药物可以通过刺激瞳孔括约肌引起缩瞳作用,使得虹膜根部向前移动并压迫房角结构,从而抑制了房水分液,达到降低眼压的作用。该类药物的副作用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少数会出现头痛、发热、心动过速等情况。但上述症状均为可逆性,在停药后会慢慢恢复。对于孕妇及小儿不宜使用。
2. 醋甲唑胺 属于细胞毒性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钠排泄,从而影响房水的生成。还可以直接舒张肾血管平滑肌,升高肾血流量,进而改善肾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服用本品后,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但程度多较轻微。
3. 噻嗪类利尿剂 主要为氢氯噻嗪,可以增加尿液中钠、钾、氯离子的含量,从而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氢氯噻嗪还可以通过减少房水生成和调节房水循环来降低眼压。常见的副作用有水钠潴留,引起虚弱、倦怠、嗜睡、烦渴、多尿等症状;还可诱发低血糖,因此糖尿病病人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