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瞳是什么意思?
“孩子去测视力,医生给用了散瞳药,说是检查眼睛的,这有影响吗?” 很多家长遇到这个问题都会有点慌,毕竟给孩子用激素类眼药水可马虎不得,但是,请相信我们眼科医生的专业!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散瞳」的那些事儿~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散瞳」这个概念:由于眼睛的调节作用,孩子们在看近处物体时,通常会有50度的调节幅度(年龄越小,调节能力越强);而看远处物体时,眼睛则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如果想测量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即未调节状态下眼球的屈光力),则需要使用相关药物使眼睛充分麻痹,进而得到较为准确的验光结果(注:此过程称为散瞳,目的是让瞳孔散去,以达到麻痹睫状肌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溶液和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这类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该类药物前需先进行眼底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用药后注意看护好小孩,避免摔倒及事故发生。
一般来说,散瞳药物可使睫状肌在短时间内(4~6周)麻痹,其间应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最好戴上遮阳帽,以免损伤眼睛。随着药物的逐渐代谢,孩子的眼睛会逐渐复原,但恢复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约1周),这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使用了散瞳药物,也不代表眼睛就肯定能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检测后发现孩子的眼睛属于真性近视,则只能通过佩戴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矫正。
不过,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有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虽然孩子得了近视,但若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如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合理掌控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坚持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眼睛等),可以显著降低近视的发生概率以及延缓近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