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下奶有什么副作用?
一、中药下奶的常见药物及作用 1.通草 为豆科植物木通的干燥茎枝,性味甘淡,归肺、胃经。有通气行水之功效。适用于胎漏下血、乳汁不通、小便不利等。现代药理学表明,该品具有明显的利尿和下乳功效。对缺乳母亲,每日口服3~6g,分3次服,连服5天,可显著促进乳汁分泌;治疗乳腺炎初起及急性肾炎肾区疼痛者,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能改善症状、减少后遗症。但该品有利尿作用,故脾虚、肾虚无热者慎服。
2.路路通 是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干叶或嫩枝,性味辛平,无毒。归肝、膀胱经。可祛风利湿,活血通经。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乳房肿块等。动物实验证明,路路通对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小鼠尿量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有所增高。还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率,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由于路路通有利尿作用,故孕妇禁用。
3.穿山甲 为穿山甲科动物的鳞甲,性味咸寒,有小毒,归肝、脾经。既能活血祛瘀,又能通经下乳,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胸胁刺痛、妇女经期腹痛、产后血瘀腹痛、不孕症、子宫肌瘤等症。现代药学研究认为,穿山甲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碘等多种成分,并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有助于防治乳腺疾病。但是,鉴于其“小毒”之性,故阴虚、血虚、气虚者及孕妇禁用。在服药期间不宜饮用浓茶及吃辣椒等食品。
4.王不留行 为石竹科植物王不留行的种子,性味苦平,有毒,归肝、肾经。有理气活血,散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乳汁稀少、痛经、闭经、产后恶露不下、痈肿疮疖等。药理研究表明,王不留行有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从而利于瘀血、痰湿等的祛除,达到下乳的效果。还有类似避孕药的药理作用,可用于避孕。但应注意,孕妇禁用此药。
二、中药下奶的用法与用量 上述药物均为中药材,应到正规中药店购买,由医生开具处方后,到药房煎熬服用。
三、使用中药下奶时的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勿饮白酒,以免影响药效。
(2)哺乳妈妈若过量服用中药,也可能通过母乳影响宝宝发育,尤其是肝肾功能尚未完善的婴幼儿,因此服用中药也应遵医嘱。若宝宝出现食欲下降、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