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风是什么生肖?
“猴”字,在古字形中有“侯”与“申”两个字形。 《汉书·西域传》中有“乌弋国……其国多猴”注引如淳曰:“侯音舒。申,猴也。”可见古人认为“猴”就是“侯”或“申”的声旁演变而来。 而“侯”和“申”的字形来源则是甲骨文(上图)中的“祖丙”二字,本义都是祭祀用的酒器,“祖乙”的“祖”和“仲癸”的“癸”的字形演变到金文时就变成了上图的样子,读音也都变成了shū。但是“祖”的下部由象形变为指事符号表示“把东西献给神灵”的意思,而“癸”则一直保留象形。所以“候”和“祀”两个字保留了“祖乙”的含义,有“等候”、“等待祭祀”的意思;“申”则保留了“仲癸”的意思,有“说明”、“陈述”的意思。
到了小篆阶段(上图),为了区别“申”与“中”,“酉”旁增加了横笔,而为了区别于其他部首,“辛”“午”“未”等部的偏旁都加了一个短尾。到了隶书阶段(上图),“酉”旁变成了一竖,并向下延伸出“曲”字。而“辛”、“丑”等部首的字形仍然保持了小篆的样子。
从上面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孙”“子”等字的字形来源都是“祖乙”或“仲癸”,本义都与祭祀有关。而“肖”字的字形来源于金文的“像”字,本义也是“描绘形象”。这些字现在的含义已经和我们祖先当时造字时的本意相去甚远了。 “肖”作为姓氏时读xiāo,这个姓来源很多,比如春秋时宋国国君的后裔以王父之字为姓,叫“萧”;又比如汉朝时有匈奴人居住在晋阳,他们的首领叫做“屠耆堂”,汉文帝封他为“熏栗卿”,他的后世子孙就以爵位名为姓,也叫“萧”等等。 “肖”作为笔画或姓使用时读xiào。东汉末年建安年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儿子曹植写了一篇《龟虽寿》,其中有诗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肖”来形容兔子耳朵“迷离”的样子,这是“肖”当动词使用的证据,读音xiào。后来这个词就保留了“肖”的读音,变成了xioò,再简化成现在“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