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估值怎么做?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由于信息披露的要求,各个交易日都需要公布净值,因此估值结果对净值的影响不大,但是估值的准确性会对投资决策、定价是否公允产生重要影响。 这里简单说说基金的估值方法,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是3种方式,分别是市值加权法、成本加权法和收益现值法。
其中市值加权法是最简单的,它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模型计算,而是直接根据股票和债券的市值赋予其相应的权重,然后加总求和,得到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不过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 但现实情况是有可能市场并不是有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市值加权法的估值结果就会存在偏差。对于偏股型基金来说,这种偏差会让其低估资产的价值。
所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成本加权法或者称估值。与市值加权法仅考虑价格不同,成本加权法同时考虑了价值和价格两个因素,更为准确。 具体做法是将基金资产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计算每一部分的内在价值V(Inner Value),然后再相加求和,得出基金的总市场价值。
在这里,每个组成部分的内在价值可以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进行推算,也就是将未来的预期现金流贴现至今,得到它们的现值,然后加总。当然这里的未来预期现金流可以是现金净流量,也可以是股利或利息收入。 最后一种估值方法叫做收益现值法,它和成本加权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将基金的资产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然后分别估算出它们在未来期间的收益,也就是将未来潜在收益折现到当前,所得之数即为基金资产的价值。
以上所介绍的都是静态的估值方法,即假定基金在任一时间点都只会持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这些资产之间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可加的。而在现实中,基金的资产配置是动态的,它们会在不同时点买卖不同时点的资产。这就涉及动态的估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