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代表为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我多年前就做过研究. 首先,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关系众所周知,这里不再赘述。(注:生肖和十二地支的完全对应关系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农历中关于“节气”这一重要的天文现象是怎么记载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
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农历中每一个节气基本都有“三候”的说法。比如“雨水”有“一侯獭祭鱼;二侯鸿雁来;三侯草木萌动。” “春分”有“一侯玄鸟至;二侯雷乃发声;三侯始电。”“霜降”有“一侯豺声;二侯蜇虫咸俯;三侯草木黄落。” 既然每个节气都“有三候”那每月就应该有“九候”,每季就应该有“廿七候”。而二十四节气中“中气”占了一部分(如春分秋分寒露霜降等),这样每年就有“三十候”。再考虑到每年有三个“闰月”,那么每逢“闰月”就会多出来一候,阳历年就有"三百六十六(52个节气)或365天"(30*52+1=1571)。
而我们知道现实中的公历一年并不是365天或者366天——“闰年”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这个差异!那么,现在问题回来了,如果在农历中引入“闰月”的概念,且每年的“初候”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立春”永远在公历的一月二十八号左右),那么每十五天左右就会出现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这样一来,当某个月没有“中气”时,下一个同月的“节气”就必然出现在这个月的中部。此时,“节气”代表的动物属相就和月份一样了。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讨论均基于“农历月份大都在阳历二月份”这一前提。如果某一年的农历十二月有“小寒”,而阳历二月份却出现“立春”的话,事情就复杂了,具体请参考我的另一个答案: 为什么中国大多数地区农历十一月没有「小雪」节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