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五行属什么意思?
中医理论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五行学说在中医中应用十分广泛。五脏对应五行,五脏有五脏的生理特点,也有五行的生克规律,在病理状态下,也会呈现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曰曲直,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有“将军之官”之称;火曰炎上,心主血脉、主神志,有“君主之官”之称;土爰稼穑,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有“后天之本”之称;金曰从革,肺主气司呼吸,有“相傅之官”之称;水曰润下,肾主水,膀胱主气化,有“封藏之本”之称。
肝主疏泄,肝气具有升发的特性,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心火温煦脏腑,有向上、向外的特征,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肺气宣发肃降,通达全身,在外为噪,在内为唾;肾气蒸腾,气化作用强大,有归元、闭窍之功,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五脏之外还有两脏——三焦和命门,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由此而行;命门者,先天之本。虽不是五脏,却居于五脏之中,并受到五脏的制约。故在五行学说中,五脏六腑共为五行所寓。 至于肝病传心,心病及肝,多是五行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为累及或影响,而非彻底转移,正如五脏之病,可互相影响,但并非五脏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