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别墅怎么样? 这个别墅小区就在我家隔壁,所以稍微有些了解。 小石村位于海淀区西北,西临颐和园,北靠北京大学,由北大、清华等13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围合而成。这里原本是北京大学校区内的一块村庄,因为靠近京密引水渠和圆明园,所以在1988年北大建设新校期间,这块地就被规划为别墅区。因为离清华北大近,又紧挨着圆明园,这里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喜欢安静和有文化氛围的会喜欢这儿。
小区总共205栋住宅,每栋6-7层不等,以400平方米左右的别墅为主,有联排也有独栋。小区实行人车分流,停车位是地下二层车库,每幢楼配有电梯,小区环境不错,中央有一条小溪从南到北流过,种满了花草树木,还有亭子什么的,感觉蛮好的。 这些房子最初都是作为单位的福利分房存在的,分给学校的教职工们,因此这里的生活氛围很浓,感觉就像个大院一样。
我爸妈就住在这里,我在外面上学,假期回家总能看到大学老师骑着自行车穿过小路,也能看见北大的同学在这里遛弯儿。不过随着北京大学的扩建,这里也逐渐荒凉起来,很多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现在也都搬走了,剩下一些老人住在里面,年轻人几乎看不到什么。 我觉得这个地方最大的优势就是环境和文化气息,劣势是人少,没什么配套,距离地铁站比较远(其实也就两三公里)。如果将来能修通地铁就好了。
赞同 413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30 20:44:30 小石城(The Little Rock)是一幢位于英国牛津的维多利亚式别墅,1932年到1939年是著名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尔斯·玻尔的住所,因外墙使用灰色鹅卵石修建,且规模类似一座小城市(英语:rock),因此得名。
玻尔在1912年于哥本哈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开始在欧洲及英国的大学和研究院中做研究。1913年到1914年间,玻尔曾居住在曼彻斯特大学的皮肯希尔,在著名化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从事原子研究。期间,玻尔提出了以玻尔模型为基础的原子理论。
1931年,玻尔应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邀请担任研究员,于是便在该市开始购置住房。考虑到要在冬季接待访客,他就选择在牛津购置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乡村别墅,由建筑师威廉·芬利于1881年建成。房子里的大烟囱和门廊由灰色的石灰岩砌成,房间的窗户上有浅棕色的木框,因此当地居民给它起了个绰号:The Little Rock。1932年,玻尔一家入住了这座房子,并将“小石城”定为自己的名字。1934年,玻尔还给它画了一幅素描。
从1932年到1933年,玻尔在剑桥大学教授应用数学课程,并为理论原子学系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尤其致力于为证明核裂变的可能性提供计算方法。此后,由于纳粹德国势力越来越嚣张,他的主要精力转为应付纳粹,思考如何安排难民,并从事与丹麦国内战争有关的事务。1938年起,随着战争迫在眉睫,玻尔减少了在英格兰的停留时间,1939年回到丹麦后,他就再也没有到这里居住过。
二战结束之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都曾邀请玻尔返回从事研究工作,但是玻尔在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回到哥本哈根。他辞去了丹麦特隆赫姆挪威技术博物馆的主席一职,又接受了哥本哈根大学校长的职位,而他所居住过的“小石城”则于1944年为牛津大学购入。
赞同 251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7 2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