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字几画五行属什么?
瑶(Yáo)姓源流单纯,只有一支,就是西周王族国姓“姬”。 据载,舜帝有尧,舜之子商均封于虞城,其孙契受封于商,以商为姓;契的第14代孙相土,因帮助殷纣王治理水患有功,被赐姓侯爵,称为殷候相土。后来,他的后裔世袭侯爵,成为商朝的诸侯,史称“商侯相氏”。 周灭商后,商侯相氏的后裔随同王族一起迁到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定居。春秋时,秦穆公的儿子们纷争,庶子建被驱逐,到达晋国,被晋文公收留并赐予卿位,称“建氏”。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孝武皇帝以为外家姓甚好,广恩博礼,不可失也,复姓公孙氏”,于是,公孙弘、公孙足等人都恢复公孙姓。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祖籍是西汉皇室远支,本姓姬。他做皇帝之后,为了尊奉汉高祖刘邦的庙号,便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刘。
由此可知,姚姓属于汉姓之一,是汉朝皇帝后裔所共有。 汉代以后,中原战乱频繁,有一支鲜卑族部落在北方崛起,建立了北魏政权。鲜卑部落本来没有固定的姓,他们实行的是“以国为名”“以官为国”的制度。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做了某个国的国王,或者是某个官的首领,那么他就继承这个国家的姓名,作为自己的姓。当拓跋魏建立北魏政权后,把原来居住在漠北的鲜卑各部统一整合起来,所以称“魏”。后来又攻占了徐州以北的地区,因此又在“魏”字前面加了一个“拓”字,这就是“拓跋魏”的起源。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久,东魏灭亡,西魏恭帝元廓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拓跋宇文泰,北魏王朝就此结束。这时候,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弟弟宇文化及等人带兵攻入皇宫,杀死了恭帝,抢走了玉玺。为了表示自己对篡位的自豪感和对亡汉的蔑视,宇文家族的人拒绝使用“魏”这个名字。因为汉高祖刘邦创建汉朝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吾之祖先,乃轩辕黄帝。”而“轩辕黄帝”用古文写作“轩辕氏”,正好与“萧”谐音。
为此,汉高祖刘邦就把自己的姓“刘”改成了“萧”。现在,宇文家族不愿意再用“魏”字了,是因为这个字读作wèi,与“韦”字同音。古代汉语中有个规则叫“同音字避讳”,意思是一家人都有同一个读音的字,这些字都要更换。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本名王维,为了让名字听起来更加高雅脱俗,就自己改名换字,把名字中的“维”字改成“渭”字。又比如宋代文学家苏洵,他的《六国论》写得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但姓里面的一个“胥”字让他很不舒服,生怕被人嘲笑,于是便改名为苏洵。
正因为如此,“萧”姓一直传了下来,而作为汉朝王室后代的姚姓,却因此消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