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如何量化?
满载最佳答案
目前对财务风险的衡量研究主要集中于风险评估领域,而将财务风险量化为具体数值进行测度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尝试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给出答案。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基于资本预算的视角指出投资决策是形成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进而以违约概率为切入点探讨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指出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来自于对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因此预期现金流的变异程度将成为判断公司财务风险水平的关键指标;最后引入期权理论进一步解释预期现金流的变异程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
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利用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1) 预期现金流的变异程度与公司价值成正比,即期望获得的收益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越大;
(2) 除了预期现金流的变异程度外,其他因素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在评估公司财务风险时,无需过分关注非系统性的风险暴露;
(3) 当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难以准确反映未来的现金支出,应结合公司对资产的持有方式和处置能力来综合判断。
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财务风险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计量财务风险。 考虑到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尚未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具体的财务风险指标,本文的研究对于实务界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定量分析法
一、以资产负债率作为财务风险分析指标
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全部资产中负债比率的高低与财务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越低,财务风险越小;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资产负债率可以作为财务风险量化指标。在对资产负债率进行分段量化时,我们引入“50%产权比率”的参照指标,对资产负债率划分五个档次,以此分别量化打分,确定具体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以己获利息倍数作为财务风险分析指标
利息费用作为债务的代价,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为衡量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考察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我们引进“己获利息倍数指标”。
己获利息倍数=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己获利息倍数指标是利息费用与企业税前利润的比率。通常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指标越大,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应越小;已获利息倍数指标越小,企业财务风险越大。
三、以产权比率作为财务风险分析指标
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是从企业所有者(或投资人,下同)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我们以产权比率的高低把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五个档次。
定性分析法
1、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超过50%的投资决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从企业的投资来源入手,即企业是否有超过50%的投资决策是靠借贷实现的。若有,则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若低于50%,则企业财务风险较小。
2、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过度负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通过判断企业能否及时偿还本息来确定是否存在过度负债。若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债务本息,则说明该企业财务风险很大。
3、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上述定量、定性分析法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一半以上提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则可确认该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反之,则认为该企业财务风险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