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增速缓慢原因?
1、首先,国企目前还属于传统经济,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居多,这类企业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增速本来就慢;其次,现在的国企在改革后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被动了,利润率本来就很低,现在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交税和解决就业),当然不敢轻易扩张产能,毕竟现在所有的企业都过紧日子,没有特别好的投资项目,能不扩张就不扩张,甚至有些还处于亏损状态的还要减产能,何况是国企这种本身就有一定负债率的。
2、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去产能、去库存、去库存仍在继续,很多非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纷纷选择“跑路”,国企的担子其实也很重,既要完成政府下达的经营指标又要防止出现财务和大额资金流失的情况,所以不是特别好的项目国企也不愿意做,按部就班做好现有业务才是首要任务。 另外,现在很多国企都是资本雄厚,像建筑、钢铁、汽车等这些行业的国企不仅规模大,而且利润也非常可观,但是这类企业由于周期性问题,不可能快速扩张。
3、最后,国企的决策流程相对复杂,不像民企或者小企业,有的领导说搞就搞,国企很多时候需要上会研究,层层审批,手续相当繁琐,一个项目从计划到实施可能半年一年就过去了,这期间市场环境可能发生很大变化,有些项目可能就丧失了意义。当然,决策程序严格也是好事,可以减少企业盲目投资和扩大产能的现象!
国有企业增速缓慢原因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仍保持平稳态势,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经济总量、效益等重要指标增长平稳,企业负债增长和偿债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国有企业发展中的经营质量和运行效率继续提高。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增速放缓原因复杂,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现实原因,也存在一些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客观因素。
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企业收入及利润增幅减缓、增速放缓已逐步显现出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首先,企业成本费用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盈利空间缩小。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与不断完善,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比较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及房地产业投资的抑制效应正在显现,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幅已连续几个月高于收入增幅。今年上半年,在国有企业的成本费用中,薪金、社保、贷款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增加很快,使企业盈利空间缩小,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增加的重要因素。1至6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增幅比收入增幅高1.3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其次,价格总水平的上扬挤压了工业利润,导致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品价格背离严重。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外贸进口稳步增加,国内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扬。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3.2%和6.1%。其中,6月份同比分别上涨了4.4%和8.8%,环比分别上涨了0.5%和1.8%。工业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在推动企业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也挤压了工业利润。部分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过快上涨导致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品价格背离严重,影响了工业利润的增长。
第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较高,致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
今年以来,由于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等原因,国内市场有色金属、化工等部分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拉动了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例如,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产品类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1.4%、34%和33.5%。价格上涨使这些行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使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行业、纺织、建材、钢铁和机械等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利润增幅下降。
同时,今年以来成品油、原煤和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石油石化、煤炭和电力行业限产限供,导致交通运输、原材料、电力、化工和建材行业利润增幅较低或下降。
第四,投资增长放缓,对工业利润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今年以来,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大了企业消费税的负担。在国家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投资增长逐步减缓,增速连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回落,对电力、建材、化工和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增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钢铁、有色等行业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政策的逐步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销售,这些对利润的较快增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